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132500
头孢克肟在小儿泌尿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李华伟
第1页

    参见附件(2576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克肟在小儿泌尿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泌尿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头孢克肟治疗组)和对照组(复方新诺明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治愈38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出现轻微腹泻2例,对照组患儿出现头晕1例,皮疹1例。症状均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孢克肟;泌尿道感染;小儿

    泌尿道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炎症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甚至肾实质,其中肾盂肾炎成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成为下尿路感染。因为小儿时期炎症很少局限于某一个部位,故统称为泌尿道感染。该病为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女孩高于男孩[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泌尿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头孢克肟治疗组)和对照组(复方新诺明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行中段尿细菌培养证实,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患儿。观察组60例患儿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6.8岁;病程1~37d,平均15.8d;病原菌培养大肠杆菌43例,变形杆菌11例,绿脓杆菌6例。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6.5岁;病程1~33d,平均14.7d;病原菌培养大肠杆菌41例,变形杆菌15例,绿脓杆菌4例。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病程、病原菌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鼓励患儿多饮水、勤排尿,有发热症状的患儿卧床休息。服用碳酸氢钠1g,每日1次,碱化尿液减轻膀胱刺激症状。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头孢克肟颗粒(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国药准字H10940128 )1.5~3.0mg/k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停药1个月后无复发;显效:治疗后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可轻微阳性;有效:治疗后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尿常规检查及中段尿细菌培养有所好转;无效:不符合以上各项指征者。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1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n=60)38175091.7%

    对照组(n=60)252013275.0%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治愈38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出现轻微腹泻2例,对照组患儿出现头晕1例,皮疹1例。症状均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

    3讨论

    泌尿道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由于小儿泌尿道感染发病不典型,不易定位,所以常被延误诊断和治疗。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泌尿道感染,但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少数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2]。绝大多数细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的细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少数经血液或淋巴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在小儿泌尿科最为常见,其中以女孩为多。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其原因有:①女孩的尿道短而宽,尿道括约肌薄弱,细菌易于侵入。②女孩膀胱输尿管交界部位的活瓣作用较弱,当膀胱内压增高时,易引起尿液反流而致肾脏感染。③女孩尿道口和肛门的距离较近,易被细菌污染。

    泌尿道感染的症状随患儿年龄而异,并且由于感染程度的不同,症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新生儿临床症状表现极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吸奶差、呕吐、腹泻、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可伴有黄疸,部分患儿可有嗜睡、烦躁,甚至惊厥等,但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多不明显。婴幼儿临床症状也不典型,仍以全身症状为主,但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3]。当患儿出现以上不典型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泌尿道感染的可能。对患儿进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往往可查出阳性结果。本组患儿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与用药种类密切相关。而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和饮食配合,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并纠正先天或后天尿路异常,防止肾功能损害,针对病原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在发生急性感染时除了应用有效药物外,还应注意嘱咐患儿多饮水,多休息,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内潴留的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应勤洗外阴,擦抹时应从外阴部前面擦向肛门方向,以免发生污染。

    头孢克肟为口服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结合,抑制细菌分裂细胞的细胞壁合成,结果使细菌形成对渗透压不稳定的缺陷细胞壁,从而达到良好抑菌的作用。头孢克肟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特性,其抗菌谱包括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细菌的β-内酰胺甚为稳定[4]。小儿泌尿道感染应用头孢克肟治疗可以更好的渗入肾实质和泌尿道,在较高的血药浓度中发挥良好的抗菌作用。该药对可能引起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由于采用口服方式发挥作用,对于泌尿道感染患儿更加适合。头孢克肟的口服用药途径减少了患儿静脉滴注带来的痛苦和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患儿用药的依从性,能够使得患儿坚持服用药物治疗,从而给提高疗效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观察组患儿采用头孢克肟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复方新诺明口服治疗,两组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1个疗程(10天),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38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服药过程中两组患儿均出现2例不同表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但表现轻微,经调整用药后均消失,未影响持续用药治疗。总之,头孢克肟作为小儿泌尿道感染的首选用药,具有疗效高、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