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8期
编号:12206052
儿童粒细胞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对50例粒细胞减少症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2010 年1月—4月住院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0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从6月-12岁,其中3岁10例;平均住院日为8±2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5例,支气管炎4例,支肺炎1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l例,幼儿急疹2例,血液病1例,疱疹性口腔炎2例;发热49例,咳嗽 35例,皮疹l例。结论 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中较常见,多数呈良性, 但其中发热不退及咳嗽迁延,对儿童身心及家长心理有较大的负担;另对临床上用升白细胞用药后仍较顽固的粒细胞减少患儿,应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常规骨髓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用药及口服川黄液,对粒细胞恢复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粒细胞减少;儿童支原体感染;维生素C

    婴儿时期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0*10^9/L、儿童时期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粒细胞减少症。我院儿科于2010年1月1日—2010年4月30日,共收治粒细胞减少症50例。现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28例,女22例,年龄从6月-12岁,其中3岁10例;平均住院日为8±2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5例,支气管炎4例,支肺炎1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幼儿急疹2例,血液病1例,疱疹性口腔炎2例;发热49例,咳嗽35例,皮疹l例,平均住院日为8±2d。

    1.2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所有婴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1.0*10^9/L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1.5*10^9/L,符合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①。34例伴白细胞计数绝对值低于4*10^9/L;32例伴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大于1.0*10^9/L,2例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无出血症状:28例伴贫血,血红蛋白在87-106g/L之间;8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异常淋巴细胞达10%。(2)病原血清检查:35例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IgM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IgM为阴性;流行性感冒病毒为阳性5例:支原体抗体测定为阳性16例;1例EB病毒抗体测定为阳性;衣原体抗体测定为阳性2例。(3)痰培养:5例进行痰培养,l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4例阴性。(4)其他:1例骨穿确诊为白血病;50例均进行CRP检测,2例CRP值升高,其中一例近52mg/L;36例摄胸片,胸片提示肺炎为15例,两肺纹理增粗为4例,其余阴性。
, 百拇医药
    1.3 治疗 对症处理,合理给予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加用维生素c、川黄液、利血生促进白细胞再生,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处理为主),减少应用骨髓抑制药物。

    2 结果

    出院时35例白细胞、粒细胞恢复正常;12例粒细胞计数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但未达正常;2例出院时粒细胞计数低于。入院时(入院第5、6天复查),但发热及咳嗽症状消失,胸片提示阴性,带升白细胞药物出院,(一周后门诊复查白细胞及粒细胞恢复正常);l例转上级医院确诊为白血病。

    3 讨论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是机体的重要防御细胞,主要功能为吸附、吞噬、杀灭细菌。儿童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多种病因所致周围血循环池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值,病因以感染多见,其次为药物②③⑥血液病、放射线及化工毒物长期接触;病原以病毒、革兰氏阴性杆菌、支原体多见,本组中有l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婴儿肺炎,表明重症阳性菌感染也可导致白细胞及粒细胞下降,分析原因为病原菌毒素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和大量白细胞在吞噬微生物时破坏增加,同时也提示现用抗生素控制炎症的效果不明显。
, 百拇医药
    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的并发症为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它的发生率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成正比,同时与患儿的免疫状态有关。本组病例中年龄低于3岁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可能是婴幼儿时期外周血白细胞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其年龄越少,免疫功能越不成熟,易患各种感染,骨髓功能更易受抑制;另外,病毒血症时粒细胞过多附着于血管壁,进入循环池中粒细胞数量减少④,致使临床检测周围血中粒细胞明显下降。

    本组患儿多因数周发热不退,或发热退而复升就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粒细胞减少。原发病中呼吸道感染多见,占88%,其中又以急性上乎吸道感染多见。本组有28例伴贫血,其中多数为轻度贫血,结合年龄特点及以往体检记录,其中85%为营养因素;1例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单一粒细胞低于正常,经服升白细胞药物无效,做骨髓检查确诊为白血病,故对临床上用升白细胞用药后仍较顽固的粒细胞减少患儿,应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常规骨髓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本组中支原体感染占比例较大达32%后,远高于国内相关临床报道④,分析可能与本院收住病源组成有关。
, 百拇医药
    在本组病例中,有一部分患儿在治疗中出现体温正常24-48小时后复升,经补充维生素及更换抗生素,随即退至正常而末复升,其中原因在考虑免疫系统紊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外,还应考虑用药因素,如药物热,较符合国内相关报道③ ④。在治疗上,我们注意到大剂量维生素C加川黄液对提升粒细胞有明显疗效。

    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中较常见,多数呈良性,但其中发热不退及咳嗽迁延,对儿童身心及家长心理有较大的负担;更况部分为隐匿性疾病,故应在临床中引起重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 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85)

    [2]于洁 徐酉华 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重庆医学2005.3.4(2)176-178

    [3]张树平 李立宏 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少症研究现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6)80—82

    [4]芦惠 宋培红 儿童粒细胞缺乏症24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2(14) 6.536-537, 百拇医药(应益人 章惠彬 叶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