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206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李红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疗效。方法:观察急性胆原性胰腺炎88名,治疗组43名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加用自拟中药胆胰汤治疗;对照组45名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体温、血和尿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转复正常时间,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关键词】 胰腺炎;胆原性;急性;单纯西医疗法;中西医结合;胆胰汤

    1992年以来,我院收治了43名急性胆原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加用自拟中药胆胰汤治疗,和45名患者单纯西医治疗,通过对他们的对比观察,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即西医常规治疗和加用自拟中药胆胰汤治疗法优于单纯西医疗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88名患者都已住院,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诊断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医学临床上表现为有剧烈的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和上腹压痛但腹肌不紧张,血淀粉酶>500U(Somogyi法)和(或)尿淀粉酶>256U(Wislow法);B超证实胰腺增大,胆道有炎症和(或)结石者。把88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3名患者中女患者27名,男患者16名;病程2h~2d,平均时间为一天;最大年龄在60岁,最小年龄是21岁,平均年龄在38.5岁。伴转氨酶增多了26名,碱性磷酸酶增多了34名,伴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酶)增多了37名,伴总胆红素增多了40名。最低体温是37.7℃,最高体温是40℃,平均体温39.3℃。

    对照组45名患者中女28名,男17名;最短病程3小时,最长时间的病程达两天之久,平均病程是25小时;最小年龄是24岁,最大年龄是58岁,平均年龄是38岁。碱性磷酸酶增多36名,伴转氨酶增多27名,总胆红素增多41名,γ-GT酶增多38名。最低体温37.5℃,最高体温40.1℃,平均体温是39.4℃。两组基本情况显示没有明显差异(P>0.05),且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则是通过单纯的西医治疗。要求患者禁食和每天输液5%~10%葡萄糖1 000~2 000ml与抗感染,必要时使用镇痛解痉剂。连续按照这种方法治疗五天。

    而针对治疗组的治疗方法除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外,还应用自拟中药胆胰汤加减。基本方法是枳实、法半夏、生大黄、金钱草、木香、甘草、白芍、柴胡、黄芩。对于发热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应加败酱草和山栀;对于黄疸明显的患者应加郁金和茵陈;而针对于腹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加全当归和延胡索。这样连续服用5天,每天1剂。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见附表。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比较,明显看出两组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均<0.01),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通过对治疗租随访1年,发现18名急性胆原性胰腺炎患者中没有复发者;而对对照组随访1年,发现18名急性胆原性胰腺炎患者中出现5名复发者。

    3 讨论

    3.1 由胆道疾病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有:由于壶腹部出口梗阻,使通过共同通道的胆汁反流入胰管;Oddi氏括约肌松弛导致富含肠肽酶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造成胆管炎症时的毒素、细菌和释放的激肽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

    3.2 胆胰汤是用和解药和攻下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通里攻下药能够减少内外源性内毒素的吸收,降解和灭活血液循环,同时减少消化道中的内毒素〔2〕,大黄还能防止十二指肠液的反流,提高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和促进它的收缩功能〔3〕;金钱草和木香可使Oddi氏括约肌松弛,助于胆汁的排泄〔4〕,从而缓解胆道疾病引起胰腺炎的诸因素,金钱草和木香还可以加快急性胰腺炎的恢复速度;柴胡可以促进肝糖元、肝细胞再生和肝细胞的核糖核酸增加〔5〕,从而让肝功能得到改善;大黄和黄芩具有消炎、利胆、解毒和控制感染等作用〔6〕,所以它可以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本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是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患者的最佳方法,不紧疗效好且治愈后患者无复发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戴自英,陈灏珠,丁训杰,等: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89

    [2]秦明放,鲁焕章,高德宝,等:腹腔内感染时内毒素介导的免疫学反应与通里攻下法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