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9期
编号:12226181
《金匮》黑疸病名与证治源流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9期
     【摘要】张仲景首先提出黑疸之名,认为本病是疸病的变证或转归。历代医家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研究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笔者通过研读历代文献,对黑疸的病名及证治源流进行整理,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关键词】黑疸;证治源流;《金匮》

    《内经》首创“疸”字代表黄病。如《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疸也。”《灵枢·经脉》:“是主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灵枢·经脉》:“是主肾所生病者,…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而黑疸之名,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中第7条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第14条目:“黄家日哺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固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由此可知黑疸病的黑为“面黑”、“虽黑微黄”、“额上黑”、“大便必黑”,张仲景把黑疸列在黄疸病篇讨论,把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认为黑疸是疸病的变证或转归。后世医家多在《金匮要略》基础上研究本病。延至现代,黑疸病名概念与古代已有所不同,但历来属难治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