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584
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樊芳
第1页

    参见附件(2337KB,2页)。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评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结果: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各方面心理情绪对比均有较大差别,治疗后的焦虑、抑郁等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并发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速度,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影响;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治愈且可以预防的疾病,其会产生明显的肺外效应,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而不完全可逆。而这种情况多是因为肺部对一些气体或者有害尘粒产生反应,导致小气道病变与肺气肿共同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笔者为进一步研究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的影响,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与同期的24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经肺功能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为39~78岁,平均年龄为43±5.5岁,病程2~11年,平均为4.7年,其中2~4者7例,5~9年者11例,10~11年间者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47±3.5岁,病程为1.6~9年,平均为5.2年,1.6~4者8例,5~9年者12例,10~11年间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评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在测量前,要让患者确切明白量表的填写规则,清楚每条问题的意思。然后在无阻碍、影响的环境下让患者独立填写完问卷,然后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患者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建对比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以及人际关系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各方面心理情绪对比均有较大差别,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恐惧以及人际关系等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组别焦虑恐惧抑郁人际关系

    治疗前干预后治疗前干预后治疗前干预后治疗前干预后

    治疗组1.83±0.501.55±0.431.73±0.451.39±0.331.76±0.301.63±0.241.78±0.351.67±0.32

    对照组1.81±0.541.73±0.501.74±0.341.58±0.321.75±0.321.70±0.311.81±0.311.72±0.32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对比(n/%)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治疗组夜间低氧血症1例,占4.1%;红细胞增多症与心室异位均为0例;肺动脉高压1例,占4.1%。对照组治疗组夜间低氧血症2例,占8.3%;红细胞增多症1例,占4.1%,心室异位为1例,占4.1%;肺动脉高压1例,占4.1%。两组并发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所示:

    表二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对比(n/%)

    组别例数夜间低氧血症(n/%)红细胞增多症(n/%)肺动脉高压(n/%)心室

    异位(n/%)

    治疗组241(4.1)0(0)1(4.1)0(0)

    对照组242(8.3)1(4.1)1(4.1)1(4.1)

    3 讨论

    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则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3.1 情感干预

    患者入院后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精神紧张、焦虑。舒适的环境会提升患者的心情指数,所以患者入院后应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条件,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为患者介绍病房设施,向患者说明该病的发展规律,告诉患者如何配合治疗,正确引导患者对此病的认识,消除其心中的紧张与不安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新入患者与其他患者认识,促进病友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使其互相支持、宽慰[2]。和家属保持联系,动员其多探视病人,给予关心、支持,使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将心理的情感表达出来,然后尽量满足患者的所需[3]。

    3.2 行为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肺气肿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所引起的持续性气道阻塞。所以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进行呼吸运动,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鼓励患者多与其他病友交流,保持心情舒畅。

    3.3 音乐干预

    音乐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心情愉悦,其而有资料证明,音乐还可以有效帮助病患恢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我们也采取相应的音乐干预:根据患者的性格以及年龄,为其提供30首音乐,让患者选出自己比较喜爱的几首。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安静为宜)进行音乐护理。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持续两周。两周后测量患者的心理状

    态[4]。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是因为患者肺部对部分气体或者有害颗粒产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气短等。而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内部身体机理问题外还与外界因素有关,如空气污染、感染,长时间处于刺激性空间等。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大脑长期缺氧,导致其大脑皮质功能受损,影响到患者的智力以及情绪。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常会产生负担或者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5]。所以,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从焦虑、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建立积极乐观的情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本次研究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