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2153624
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放置于子宫内的长效避孕工具,具有效果好,使用简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我国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高达50%,其使用率占世界节育器避孕总人数的80%。但安放宫内节育器后仍会产生感染、节育器脱落、带器妊娠、节育器断裂或嵌钝以及节育器异位等并发症,特别是节育器异位容易导致子宫穿孔破裂、腹腔盆腔脏器穿孔等严重危害[1]。科学的护理在防治宫内节育器异位中有重要作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宫内节育器异位妇女的诊治及护理情况,总结归纳宫内节育器异位常见原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37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妇女,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37.54岁,其中绝经后妇女13例,绝经时间0.5年~23年,平均绝经时间6.82年。安放宫内节育器的时间2月~29年,平均安放时间12.05年,其中有12例是在月经干净后的5天内安放,5例是在人工流产手术时放置,6例是在剖宫产时同时放置,14例是在哺乳期放置。本组37例患者中的19例(51.35%)妇女无任何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节育器异位;15例(40.54%)妇女因不同程度的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腰骶部及腹部坠痛感来我院就诊时确诊为节育器异位;2例(5.41%)因有生育要求,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在术前检查时发现节育器异位;1例(2.70%)因带器妊娠,经检查发现节育器异位。
, 百拇医药
    1.2 检查方法 手术前完善全身及妇科查体、血尿及白带常规、盆腔及腹部B超、X线平片及CT检查,个别妇女还采用了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腹腔镜检查协助诊断。妇科双合诊检查时,将子宫置于双手之中左右移动,节育器未随子宫的移动而移动,则提示节育器异位于盆腔或腹腔内;B超检查在子宫内未见节育器的影像;CT和X线可很清楚地观察到节育器异位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1.3 处理 一旦确诊为节育器异位,均需及时取出异位的节育器,可在腹腔镜监视下取出异位的节育器,也可以开腹取出节育器;发生了带器妊娠者要劝其终止妊娠,在终止妊娠的同时将异位节育器取出。

    2 护理干预

    2.1 节育器异位后处理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节育器异位的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地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对于节育器造成子宫穿孔破裂或脏器破裂的患者,会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的心理问题加以干预,热情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 百拇医药
    2.1.2 取器术前的准备 取器术前,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完善B超、X线透视、CT等检查对节育器作定位诊断,尽可能多的了解节育器的种类及在宫腔内的状况,同时完善血常规、阴道分泌物等常规化验,了解盆腔内是否有感染等。

    2.1.3 取器术中的护理 取环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医生相互配合,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变化,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之医生,并协助处理。

    2.1.4 术后护理 及时认真填写手术护理相关记录,并指导患者2w内禁止性交及盆浴,注意外阴局部卫生。对于需要继续避孕者,应指导其采取及时合理的避孕措施。

    2.2 预防节育器异位的护理

    2.2.1 准确地护理评估,严格把握放置节育器的适应症及禁忌证 对已婚、育龄且自愿要求放环的妇女完善体格检查、三大常规、白带常规、B超等检查,对于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及性传播疾病患者均不宜放置,需待治愈后在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放置避孕环。
, http://www.100md.com
    2.2.2 协同医生帮助患者确定宫内节育器的类型、大小及放置时间 根据B超等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子宫大小及深度,选择与宫腔大小相匹配的节育器,子宫深度在7cm以上者选用26号,8cm以上者选28或30号。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通常是在月经干净后3~7天;足月妊娠分娩的妇女在产后满三个月放置为宜;哺乳期妇女,最好在断乳后放置;剖宫产术后半年可放置;人工流产后行经后放置最好。同时,做好术前咨询、指导,使受术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2.2.3 放置术中的护理 手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各项技术操作时应轻柔,以防止心、脑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同时注意患者血压、呼吸、意识、皮肤黏膜颜色变化等。

    3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35例取器成功,1例患者取器后腹部X平片检查提示仍有残留,1例患者因个人因素未进行手术治疗,总取器成功率达94.59%。
, 百拇医药
    4 结论

    宫内节育器的正常位置应在子宫底部中央,节育器的上缘应在距子宫内膜层0.5cm的范围内,如果节育器离开子宫腔所应在的正常位置称为宫内节育器的异位。宫内节育器异位根据其异位的部位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部分嵌钝(宫内节育器部分嵌入子宫肌层);(2)完全嵌钝(宫内节育器完全嵌入子宫肌层);(3)节育器异位(节育器完全离开子宫,游离到腹腔、膀胱及直肠等处)[2]。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经验总结,笔者归纳了引起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常见的原因有:(1)放置宫内节育器时,由于操作手法过于粗暴,导致节育器部分嵌入了肌层,或是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时子宫损伤致节育器异位于子宫腔以外;(2)绝经后子宫会萎缩,若未及时将绝经期妇女体内的节育器取出,也易导致节育器嵌入肌层[3]。

    护理人员应掌握过硬的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护理工作不仅是只针对已经发生节育器异位的妇女,更重要的是指导选择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的妇女术后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异位并到医院处理,还应教会妇女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判断是否为节育器异位,指导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后的一年内应及时取出节育器等,保证广大妇女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7-390

    [2] 胡晓煜,杨光.官内节育器定位诊断.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3(5):312

    [3] 唐良萏,刘淑文.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9):523, 百拇医药(胡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