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83124
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曹爽 孙超越 张楠 张晶晶
第1页

    参见附件(1357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15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给予上述联合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面瘫,通过多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和恢复,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针药;甲钴铵注射液;面瘫

    我科在2006年起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06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门诊共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300余例,男167例、女123例,年龄10岁~90岁,平均年龄33.2岁。患病时间最短7天,最长6个月,平均17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临床表现,额纹消失,眉头不能上抬,眼睑闭合不全或不灵,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腮或吹口哨。

    1.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①患病年龄不定,急性起病,1~5天内达高峰;②病前可有感冒、受凉、过劳等原因,病初可有耳后疼痛;③主要症状为病侧表情肌瘫痪,即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严,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牙齿、鼓腮等动作不能变成,贝尔氏呈阳性;④如病变侵犯疼状神经节,还可出现耳部及外耳道带状疱疹,鼓索支受侵,可出现舌前2-3味觉丧失。

    1.2.2 纳入标准:①年龄>10岁,发病7天后;②符合诊断标准;③不间断治疗,可随访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外伤、Guilliain—Barre综合征,脑干病变颅底病变所致面瘫。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根据大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并给予粘膜保护剂、微生物制剂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2.2 治疗组

    2.2.1 中药 牵正散加减,如感受寒邪,症见患侧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面部痛感,伴麻木,面色晄白,或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舌质淡,脉弦,加防风、白芷、羌活、地龙;若感受风热,减白附子、加黄芩、双花、连翘、板蓝根、地龙、薄荷;若痰湿内阻,加陈皮、半夏、茯苓、天南星、川芎;若瘀血阻络,加川芎、桃仁、红花、水蛭、赤芍。每日1剂,日2次。餐后半小时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

    2.2.2 针刺取穴 患侧阳白、头维、印堂、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太阳、四白、下关、翳风、风池、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人迎、承浆、人中、廉泉及健侧地仓穴,对侧合谷穴。每次选5~7穴,留针30分钟,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3 效果评价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评定。两组均治疗1~3个疗程(其中先行痊愈者即停止治疗)后,评定疗效。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颜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正常;显效: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浅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额纹和鼻唇沟未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痊愈率加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程与疗效呈正比。

    3.3 治疗结果 治疗组150例,经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5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86%,两组疗效比较(P<0.05),见表1:

    表一 两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通过症状、脑电图、脑CT可以鉴别。这里所说的面瘫是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或下垂,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又称贝尔麻痹。俗又称“卒口僻”“歪嘴巴”“吊线风”。属于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中医认为是由正气不足,经脉空虚,感受风邪或寒邪,致气血凝滞,气血流通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如于金栋等[3]对单用中药治疗该病的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提示中药疗效好。常用牵正散加减,方中全蝎、白附子、僵蚕等能祛风化痰通络;防风、白芷疏风散寒,与秦艽又共成通络祛湿;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再配合针刺,如朱海玲[4]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法配合甲钴铵注射液穴位注射,所选穴位皆分布于面神经分支的投影表面,翳风有疏散风邪之效;颊车、地仓同属阳明、完骨、阳白同属少阳,取之以推动经气;合谷为循经远取,为四总穴之一,又为十二原穴之一,为治口面之疾的要穴,行泻法治口角㖞斜最为有效;攒足、太阳为局部近取;牵正为经外奇穴,治口眼㖞斜效验颇佳。本法采用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改善局部症状,而且具有扶正祛邪之效。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