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205452
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术中使用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消化道出血的35例患者,全部在手术中用胃镜联合结肠镜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5例急性下消化道患者在手术中经过胃镜联合结肠镜的配合探查下,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优的20例,临床疗效良的13例,临床疗效中的2例,临床疗效差的1例,临床疗效总优良率为94.29%。结论:在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胃镜的同时联合使用结肠镜探查,可以更快的明确出血原因,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胃镜;结肠镜;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是指在距十二指肠的悬韧带50厘米以下的肠段发生出血,其中包括有空肠、结肠、回肠及直肠出由于病变而引起的出血,一般习不包括由于痔或者肛裂而引起的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便血,出血量少的患者仅出现粪便潜血或者黑粪,出血量比较大的患者则会排出鲜血样便,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休克的现象[1]。由于下消化道的出血病因比较多,这就给临床的治疗和诊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是使用结肠镜在手术中进行配合治疗,但由于会出现对出血原因和具体位置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会出现手术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消化道出血的35例患者,全部在手术中用胃镜联合结肠镜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消化道出血的35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的72岁,年龄最小的24岁;患者在手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排出150ml以上的鲜红色或者果酱颜色的血便,出血量,间歇性的反复出血,间隔时间为3小时到12小时,出现度贫血,面色苍白,心慌,脉快等早期的失血性休克临床症状。均经手术前考察具备手术条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的患者,要绝对的进行卧床休息,和心电监护,并且停留胃管、尿管,进行输血、输液来补充患者的血容量,进行抗炎和止血治疗,积极治疗纠正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准确的记录患者的血便次数和重量。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但出血均为得到有效控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经术前的仔细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了上消化道出血或者肝硬化食管胃底部静脉出血以及肿瘤出血等情况,手术均使用胃镜联合结肠镜配合治疗。开腹之后先用肉眼对患者的下消化道肠管初步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在小肠管的内部有积血或者瘀斑,要在小肠积血段的近端或者远端50厘米置一个1厘米的小切口,胃镜从这个小切口进入肠腔内进行肠管上下的探查;如果用肉眼检查未发现有小肠积血或者瘀斑,要先用结肠镜从肛门进入进行直、结肠的探查,确定是否在直、结肠的部位没有出血。经结肠镜没有发现出血部位,在小肠积血段的近端或者远端50厘米置一个1厘米的小切口,胃镜从这个小切口进入肠腔内进行肠管上下的探查。发现出血病灶对病灶进行手术止血处理[2]。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优:在手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均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没有再次发生休克。

    临床疗效良:在手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均基本恢复正常,出血量显著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肝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正常,休克的临床体征基本消失。

    临床疗效中:在手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均有好转,出血量有所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肝功能均有所好转,休克的临床体征减轻。

    临床疗效差:在手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均恢复没有好转或者严重,出血没有停止或者严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肝功能均没有好转或者严重,再次发生休克。

    临床疗效总优良率:(临床疗效优病例数+临床疗效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35例急性下消化道患者在手术中经过胃镜联合结肠镜的配合探查下,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优的20例,临床疗效良的13例,临床疗效中的2例,临床疗效差的1例,临床疗效总优良率为94.29%。

    3 讨论

    临床上下消化道的出血大多是因为消化道的疾病所致,少数的病例可能由于全身性的疾病发生局部的出血现象,所以,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对病史的询问以及体格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一般出血的部位越高,便血的颜色就会越暗,如果出血部位比较越低,便血的颜色就会越鲜红,或者表现为鲜血。颜色也取决出血的量和速度,如果出血的速度比较快并且出血的量比较大,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就比较短,即便出血的部位比较高,其便血也会呈鲜红的颜色。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史和出现阳性体征进行仔细分析[3],对进一步判断患者的出血原因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血在排便后才滴下,并且和粪便不相混,比较多见于患者内痔和肛裂或者直肠息肉的患者,一些中等量以上的便血比较多见由于肠系膜以及门静脉血栓而形成的急性出血坏死性的肠炎,和回肠结肠憩室以及缺血性的结肠炎,还有由于上消化道的病变出血也可出现大量的便血,所以在手术前在诊断时要认真加以判断。经过手术中用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手术中的探查会基本弄清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具体部位以及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具体病因,可以对下一步的手术具体操作提出方向和判断,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处理。首先手术的目的是进行出血的控制,并在患者的全身临床基本情况良好和局部的条件容许的前提下,对其下消化道出血的具体病变部位进行彻底的手术治疗。如果在手术前没有进项充分的准备或者手术中没有探查好具体的出血部位而进行盲目的进行剖腹手术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有资料证明的失败率会可达到60%到70%[4],并对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并且在术中如果切开患者的肠管,进行逐段的寻找小消化道的出血源,对腹腔的污染非常严重,很容易会导致失败,所以在手术前的检查和手术中的探查对手术的成功与否都有直接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消化道出血的35例患者,全部在手术中用胃镜联合结肠镜进行治疗,35例急性下消化道患者在手术中经过胃镜联合结肠镜的配合探查下,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优的20例,临床疗效良的13例,临床疗效中的2例,临床疗效差的1例,临床疗效总优良率为94.29%。说明在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胃镜的同时联合使用结肠镜探查,可以更快的明确出血原因,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在手术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一一排除非出血原因,快速准确的查找出出血病灶,手术迅速止血,减少手术出血量,观察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指征,在手术后继续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重点进行抗感染治疗和补血治疗,已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福文,董荣芬,周红梅,毛德军,急性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6):528—529

    [2]江志远,谈瑞芳,陈华锋,何启雄,沓世念,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453—455

    [3]张慧欣,急诊结肠镜检查诊治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体会[J],临床荟萃,1998,13(22):1011—1012

    [4]姜爱民,史立君,李艳敏,宋光,孙丽萍,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体会[J],Chinese Journel of Gastroenterol,2001,6(3):126—126, 百拇医药(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