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05530
中药湿敷对化疗血管预防静脉炎的护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黎余余 蔡晓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湿敷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仅实验组在输入化疗药物时进行中药湿敷,至化疗药物输入结束后30分钟。 观察 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比例,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发生静脉炎比例为66.67%,实验组静脉炎发生比例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湿敷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性静脉炎。

    【关键词】 中药湿敷;化疗血管;预防静脉炎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静脉给药是最常用的主要途径,但抗肿瘤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作用通常比较强,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化疗顺利进行,虽然化疗药物注射技术的提高在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但由于反复静脉给药所引起的静脉炎仍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减轻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害,保证病人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治疗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任务。我科采用中药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为确诊的肿瘤病人用化疗药物治疗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3~78岁;其中肺癌25例;胃癌12例;肠癌9例;胰腺癌5例,其他恶性肿瘤9例。所有病人分别采用顺铂、奥沙利铂、长春新碱、多西他滨、多柔比星、丝裂霉素、足叶乙甙、5-氟尿嘧啶等药物治疗,将60例热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用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60例患者根据其入院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上化疗药物时,按正常输液进行。对照组用事先调好的大黄、红花、防风颗粒泡水,加入麻油、50%的酒精搅匀,用纱布浸透,在上化疗药物时,在离穿刺点0.5cm上方沿血管走向10cm,宽5cm区域用纱布湿敷,直到化疗药物结束后30分钟。直到化疗疗程结束后一周内评价血管,得出结论。

    2 静脉炎的分型

    按高玉珍等[1]?的临床分型方法,分为4型。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闭锁性:静脉不通,逐渐机化。

    3 评价效果

    所有病人在化疗疗程结束后一周进行静脉血管观察,对照组比实验组发生静脉炎比例明显高很多,其中对照组有20例病人发生静脉炎,12例红肿型,6例硬结型,1例坏死性,1例闭锁性;实验组发生6例静脉炎,均为红肿型,见下表:

    表 治疗组和实验组发生静脉炎的比例(例,%)

    4 讨论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对长期、多疗程化疗的肿瘤患者,护士会制订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但由于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之特别是大剂量、反复应用时,极易导致静脉损伤,最终导致静脉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管塌陷,这些损伤对化疗药物的准确、按时、定量使用带来困难。曾有报道,70%以上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治疗,这些病人中近80%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2]。张鸿雁[3]报道:静脉注射诺维本后87%的病人发生静脉炎。

    中医认为,本症属局部脉络损伤,血行艰涩,蕴而化热,瘀热内结,不通则痛得范畴[4],本组中药中有大黄、防风、红花,具有清热解毒,逐瘀通经、活血祛瘀,散瘀止痛、解痉、等功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这些中药配伍合理,安全、方便,药源充足,价格便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玉珍,廖漫云,孙宇宁,等. 中药治疗静脉炎的临床应用于观察[J]. 护理学杂志,1993,8(4):26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