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05673
中风胶囊配大剂量黄芪治疗中风后遗症116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胡善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本文根据中医“血瘀”相关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一为正气虚弱,二为痰浊瘀血滞留于脑窍、筋骨、关节之间。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不能祛邪外出、病邪稽留,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体会,用大剂量补气之药,加上虫类走窜之力,气行血行,使瘀出新生,功能恢复。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虫类药;疗效

    多年来我院中风专科坚持走中医特色之路,以中医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自拟“中风胶囊”用虫类药为主要原料,共收集临床病例116例,疗效尚属满意,先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选用中风后遗症病例,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口角流涎、痴呆不语等症。其中:男76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83岁年龄最小者34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半年,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症60例,脑梗塞后遗症8例,脑出血后遗症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者18例,心肌供血不足者3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者16例,房颤者1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30例;高血压型心脏病者20例,冠心病者20例,假性球麻痹6例,伴风心病者4例,伴糖尿病者22例。

    2 方药组成及服用方法

    中风胶囊由全虫、蜈蚣、地龙、水蛭、各等份,另加白花蛇若干,全部由虫类药物组成,上述药物阴干研细面混匀装胶囊备用(每个胶囊装药约0.5g)。另外每日用黄芪100g煎汤约450ml,每次用150ml送服胶囊4粒,一日三次,连续服20天为一个疗程。间隔十天,再服下一个疗程。间隔期间检查血流变及出凝血时间。一般服药3--7疗程。

    3 治疗结果

    根据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86年6月泰安会议鉴定通过)〔1〕。116例治疗结果:基本痊愈20例,占17.24%;显效32例,占27.59%;有效56例,占48.28%无效8例占6.89%。总有效率为93.11%。

    典型病例:

    钟某、男,59岁,炉前工。平素有高血压病史十年,1998年5月18日急诊入院。患者近3天来自觉头疼头晕,但未介意,仍坚持上班在炉前高温作业。昨晚值班时突然头晕头疼加重,步态不稳,语言不利,晕倒在地,呕吐一次,被人扶至床上平放,继则出现左侧肢体瘫痪。门诊以“脑血管意外”急诊收入院。查T38.1P:88次/分,R:24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恍惚,答话不清,双侧瞳孔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变浅,嘴角向右歪斜,伸舌偏向左侧。左上肢肌力一级、左下肢肌力0级。腰穿示:脑脊液为血性。诊断为“脑出血”。经镇静降压,脱水止血及支持疗法治疗四周后病情稳定,遗下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嘴角右偏,左上下肢肌力2级,转家庭病床,半年后病情无明显好转,伴精神欠佳,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后改服中风胶囊口服,每日三次,每次四粒,用黄芪100g建汤送服,间隔期间查血流变,出凝血时间正常。共服三个疗程,语句比较清晰,但欠流利,右口角稍低。左上下肢肌力恢复到4级,精神转佳,能扶杖行走,生活基本可自理。

    4 讨论及体会

    脑血管病变,中医谓之“中风”。据1986年流行病学统计,全国大约有500万患者,其中86.5%留有后遗症。〔2〕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一为正气虚弱,一为痰浊瘀血滞留于脑窍、筋骨、关节之间。阻塞经络、脉道不通。这些患者大多年高体衰,精气不足,无力祛邪外出,病邪稽留,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聋或哑、或痴呆等。对于这些后遗症的认识, 陈可冀 教授曾指出:“要注视“瘀”的因素,也就是“血瘀”的问题”。〔3〕笔者认为祛除痰浊瘀血是为要务。病邪不去则正气难复,当然佐以补气扶正之药也非常重要,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可致瘀血更重。“脑卒中后遗症半年以上不愈者,病情顽固,痰瘀多滞留筋骨关节,一般草木之品很难达到病所,非虫类搜剔难以凑巧”。〔4〕笔者用五种虫类制成胶囊,专攻瘀血,用大剂量黄芪,旨在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瘀去新生。

    笔者认为:“中风胶囊”用于中风后遗症,无论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均可应用。因为出血性中风经过治疗,离经之血亦为血瘀,病后遗下之症,均有血瘀的症候。从上表可看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共48例,有效40例,占83.33%,未见再出血者。

    临床应用还应注意:对缺血性的中风可早期应用;而对出血性中风的后遗症者,必须在病情稳定三个月以上方可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