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95690
风湿性关节炎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一例诊断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2期
     【摘要】目的 分析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误诊、误治现象,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和不典型病例的认识。 方法 选择2011年5 月我院门诊住院确诊的1 例患者,结合临床回顾分析确诊前误诊误治情况。结论: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表现多样,结合临床风湿性关节炎的指标,可以给予明确的诊断。重视加强风湿免疫病知识普及;采用联合用药,能减少早期和不典型病例的误诊和误治现象,及时减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诊疗分析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组涉及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并以疼痛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1]。临床常有一些疾病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在早期往往容易与风湿性关节炎混淆,本病例就是把风湿性关节炎误诊为关节化脓性炎症。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患者男性,38岁,平素体健,以‘右腘窝部肿胀疼痛一周’为主诉入院,临床主要表现为右膝腘窝部疼痛,活动受限,体格检查见:T 38.90C,P 88次/分,R 22次/分,Bp 116/86mmHg,右腘窝部肿胀,压痛明显,右膝部MRI检查提示:1.右膝关节积液;2.右腘窝囊肿。血常规检查:WBC 16.07*109/L,NEUT 13.50*109/L, NEUT%83.91%,LYMPH%11.02%,ESR92mm/h,给予卡安泰2.0加250ml生理盐水静点,栀黄止痛散蜜调外敷,嘱其卧床休息,3天后患者体温37.20C,右腘窝部肿胀,疼痛明显减轻,一周后患者症状消失,停用卡安泰。二天后患者因为活动过度,又出现左膝腘窝部疼痛,活动受限,追问病史,患者一月前曾患感冒,出现咽部不适,曾在当地门诊输液治疗,咽部症状有所缓解,后患者又在饮酒后冲冷水澡,出现右腘窝部肿胀、疼痛、发热,并有肩背部疼痛,于是考虑为风湿性关节炎,急查hs-CRP、抗“o”、RF,结果显示:hs-CRP :116.00mg/L、抗“o” :856.28IU/L,RF:13.00 IU/L,遂诊断为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青霉素80万u,im,qd ,两天后复查hs-CRP、抗“o”、RF,结果显示:hs-CRP :81.00mg/L、抗“o” :1088.00IU/L,遂给予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青霉素960万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两天后地塞米松减为5mg,再过两天地塞米松减为2.5mg,两天后停用地塞米松,改为口服第三代非甾体类药物乐松,60mg,每天三次;两周后复查结果显示:hs-CRP :34.00mg/L、抗“o”:500.00IU/L,停用青霉素,改为口服罗红霉素及白芍总苷胶囊,两周后再次复查结果显示抗“o” :386.00IU/L;继续口服口服罗红霉素,第三代非甾体类药物乐松,及白芍总苷胶囊,两周后再次复查抗“o”: 360.00IU/L,仍高于正常最高值,患者自诉身体未见不适,继续口服第三代非甾体类药物乐松,罗红霉素及白芍总苷胶囊,两周后再次复查抗“o”:160.00IU/L。患者要求出院,嘱其休息,避风寒。经随诊,半年未复发。
, 百拇医药
    讨论:

    1.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留畸形。

    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症状为中毒的表现,患者突有寒战高热,全身 症状严重,小儿患者则因高热可引起抽搐。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有波动,这在表浅关节如膝关节更为明显,有髌骨漂浮征。该病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在疑有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病人,应作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本病例在入院时患者T 38.90C,出现膝关节部肿胀,WBC 16.07*109/L,右膝部MRI检查提示:1.右膝关节积液;2.右腘窝囊肿。在临床中很可能让临床医师误诊为关节化脓性炎症。但详细询问病史时,患者才诉说发病前3周有咽炎病史,又因冲冷水澡而出现右腘窝部肿胀、疼痛、发热,并有肩背部疼痛。而这些符合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
, 百拇医药
    2.治疗上,关节化脓性炎症早期大量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可以药敏试验选择为主)及全身支持疗法:补充营养、输液、输血等、局部制动和固定。

    而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传统的方法多采用非甾体类药物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中药类药物联合用药。

    我们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病中,中药多选用白芍皂苷,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已提取中药白芍的有效成分单体,主要为一组糖苷类物质,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统称为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TGP),其中芍药苷占总苷量的90%以上,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2]。从TGP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TGP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反应、抗炎、止痛、保肝等作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成因复杂,至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发病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受性激素、环境因素、社会、生理、心理等因素相互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起临床表现往往多样,易于其他疾病混淆,但只要根据其发病原因、机制,通过临床仔细鉴别,就能与其他类似疾病区分开。能及时有效控制疾病进程,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董怡,赵岩 抗风湿新药的概述[J].中国新药杂志, 2001,10 (1):10-14.

    [2]吴曙光主编.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M].抗炎免疫药理学进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7,162-167.

    作者简介:马永胜,男,(1973.6-),中医骨伤专业硕士, 主治医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