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11449
辨证治疗原发性低血压5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3期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050228)

    【摘要】 目的 观察辨证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效果。方法 将原发性低血压病分为脾虚气陷、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用药治疗。结果 痊愈29例,显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1%。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原发性低血压;中医辨证;疗效观察

    低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又可分为无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无临床意义,症状性低血压有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表现。以下是对症状性原发性低血压辨证治疗,从2006年至2011年收集56例病例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是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3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1.2 诊断标准 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正常的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且符合《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的原发性低血压诊断标准[1]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眩晕诊断标准[2]。2 治疗方法2.1 脾虚气陷型 症见头晕目眩,遇劳则剧,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腹下坠感,食少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治宜补脾益气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升陷汤加减。处方:黄芪18g、党参15g、白术10g、山药15g、升麻6g、柴胡9g、陈皮9g、桔梗10g、枳壳9g、甘草6g。2.2 气阴两虚型:症见头晕目眩,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虚烦不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微细弱。治宜益气养阴。方药: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处方:党参15 g、麦冬15g、五味子8g、炙甘草12g,桂枝9g、生地20g、阿胶(烊化)15g、黄芪20g、当归12g、茯苓10g。2.3 脾肾阳虚型 症见头晕目眩,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小便不利,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治宜健脾补肾温阳。方药:理中汤合肾气丸加减。方药:附子(炮)5 g、肉桂6 g、党参15 g、熟地15g、白术15 g、山药20 g、山茱萸20 g、泽泻9g、茯苓12g、牡丹皮9g、防风6g、甘草6g。2.4 肝肾阴虚 症见头晕目眩, 两目干涩, 烦躁易怒, 腰膝酸软, 心悸健忘,五心烦热, 盗汗少寐, 舌红无苔, 脉细弦。治宜补肝肾,滋阴降火。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子15g、黄精15g、菊花9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8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5g。
, http://www.100md.com
    上方均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下,10天为一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 结果3.1 疗效标准 治愈: 血压上升至100/70 mmHg以上,临床症状消失;好转:血压上升至90/60 mmHg以上,多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效: 血压仍低于90/60 mmHg,临床症状无改善。3.2 疗效观察 56 例患者治愈29例,占51.8%;显效22例,占39.3%;无效5例,占8.9%, 总有效率 91.1%。4 讨论

    中医无“低血压”病名,它属“眩晕”、“虚劳”等范畴,从临床观察以脾虚气陷型和气阴两虚型居多, 古籍有”无虚不作眩”之说,多属于虚证, 以女性体质瘦弱者居多。气虚则清阳不升,阴液虚少则脑失所养。补虚药后,诸多不足得到补充,身体气血充盈,不作眩态。但由于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很难归于某一型,需在中医整体统一观念指导下,进行辨证诊治,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1] 李宗明. 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8.[2] 黄文东. 实用中医内科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45-348.作者简介:王素排,女,主治医师,199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百拇医药(王素排 张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