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234432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5期
     【摘要】胰岛素的发现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本文主要论述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糖尿病;机制;胰岛素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85%一90%,它的发病机制不同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

    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其表现是不均一的,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则是以胰岛索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因此使得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异质性持征,如患者的发病年龄不同、胖瘦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不同。

    1遗传因素

    呈家族聚集性,2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是很常见的。2型糖尿病者,其父母亲发病率是85%,三代直系亲属遗传率是46%,同卵双生子患糖尿病的一致性为91%,这说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达90%以上。故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二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证明2型糠尿病与HLA无关。

    2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决定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可能促进糖代谢紊乱以致糖尿病的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肥胖,饮食过量、体力活动减少。

    2.1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肥胖或超重的人比体重保持正常的人容易患糖尿病,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肥胖及超重者绝大多数得的是2型糖尿病,它占全部2型糖尿病的50%一60%左右。据统计,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高4—10倍,严重肥胖者可高达20倍以上。因为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有缺陷,表现为受体数量减少或者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从而影响了胰岛素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肥胖患者在通过有效的手段减肥之后,胰岛素受体异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也可随之恢复正常,从而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减轻甚至完全控制。也有一些患者无不良生活习惯,但也肥胖,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这类病人进行减肥治疗常难收到满意的效果。

    许多研究发现肥胖患者的体型与2型糖尿病更具有相关性,而且与肥胖有协同作用。当患者腰围/臀围的比值,男性>0.90、女性>0.85(即向心性肥胖)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若双亲中的1人或2人患糖尿病,则伴肥胖的个体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2.2摄食过多。长期以来,饮食因素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发生有关。日常摄取高脂肪、高蛋白及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组成易增加体重,导致肥胖。人们每日摄取的热量应按照其标准体重及劳动强度来定。如果摄取过高的热量,活动量又比较少,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故引起肥胖。

    2.3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减少是2型糖尿病一个重要危捡因素。在控制肥胖和年龄因素之后,缺乏或轻体力劳动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中度和重度体力劳动者的2倍。

    2.4其他因素。婴儿期低体重。出生时及婴儿期低体重反映了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同时也影响内分泌腺的发育,而使胰岛细胞发育小,容易发生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到成人期特别是生活条件改善体重明显增加时,由于前脂肪细胞形成受限致使成人期脂肪细胞数目减少,从而降低胰岛素受体的数目,这种情况级易发生糖尿病。

    总之,在成人期注意合理的营养摄入以及从事适当体力活动,避免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吸烟的坏习损,已吸烟者应下定决心戒烟。

    3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糖尿病的类型、病情以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治疗必须个体化。

    (1)口服药联合治疗:有些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疗法以及足够量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未达到理想控制者,可加用胰岛素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如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好,白天仍采用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或早、午用口服药,晚餐前用1次预混胰岛素,或早、晚餐前分别注射1次中效胰岛索(一般早餐前为全日的1/3,晚餐前为2/3)以控制空腹血据,控制仍不佳者,则应改为使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

    (2)常规治疗方法:对用足量口服药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高者以及联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采用常规每日2次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

    我们还应该注意胰岛素初始剂量的确定及调节。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量约为每日24—48u。胰岛素的每日需要剂量应个体化,因为患者的年龄、胰岛细胞功能情况,饮食控制情况以及生活习惯、工作情况等都不相同,故需个体化。一般开始剂量可按每日12—20单位,或按体重计算初始剂量,2型糖尿病剂量可从每日0.2一0.4u/kg开始。计算全天RI量,分3次于餐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若用混合胰岛素,可先按R130%,NPH70%比例分2次注射(早、晚餐前)。总的来说,短效只提供每餐后的胰岛素,其调整方法是以前一天早餐后和午餐前的血糖和尿糖来调整次日早餐前的短效胰岛素;午餐后和晚餐前血糖和尿糖调整次日午餐前的胰岛素量,依此类推。混合胰岛素的早餐的注射提供早餐后及午餐后的胰岛素,晚餐前注射的胰岛素提供晚餐后至次日早餐前朗胰岛素。根据此规律可依各时间血糖及尿糖情况来调节胰岛素的剂量。

    药用胰岛素自从1921年从狗胰腺中提取成功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不论在药物的纯度、作用时间、效价、制备方法以及胰岛素注射工具等方面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随着对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和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胰岛素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张延群.糖尿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启示与思考[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10), http://www.100md.com(刘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