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科学》 > 20186
编号:13595680
基于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5日 《健康科学》 20186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进各课教学中,才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1、前言

    课堂教育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发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认清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在高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①依赖心理。有些学生习惯于教师把知识嚼烂后“喂”给他,在学习数学时常常反映出依赖直观、囿于习惯的学习方式,希望有现成的公式或解题模式。

    ②厌烦心理。有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好奇心,对数学的艺术美感和逻辑美感体会不深, 导致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 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③恐惧心理。当学生的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发生了矛盾, 所遇到的学习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④似满足心理。有些学生在仅掌握了部分知识或在几次甚至一次测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之后,就产生了“学的差不多了”的满足心理,之后再不思进取。

    ⑤疑惑心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 仍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考试屡遭败绩,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兩个方面

    3.1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理教育

    教师要解决学生身心发展的冲突,以及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态度、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包括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发现和认可自己的优点。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体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和磨练他们的意志。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克服妒嫉自闭等不健康的阴暗心理,让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民主的氛围中。

    3.2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

    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进行引导和训练,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力,认识自己身体,智力上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在高中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措施

    4.1以学业综合评价波动的客观分析为主要措施,渗透心理挫折教育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障碍时,因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容易使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方面有:

    ①学业综合评价的波动,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特别是一次考试成绩下滑,造成心理上的悲观、失望,从而消极学习,下滑速度更快。

    ②遇到难题解答不出,造成心理烦躁,甚至放弃对学习的追求。解答难题造成的心理挫折,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指导遇挫学生解决一些数学方面的难题,让学生领略成功者的快乐,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4.2 以围绕过程与方法的良好气氛,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

    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制约着课堂学习的效率。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达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教师要成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尽可能多地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4.3以适当的数学史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高中数学的“杨辉三角”内容,如能联想到南宋著名的数学家杨辉,不是轻描淡写地把“杨辉三角”的内容讲清楚,而是加以扩展,讲讲与“杨辉三角”相关的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4 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突破口,促使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给予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

    对学生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如指导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等。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主要是对影响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调节方法的指导。

    5、教学启示

    教师在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原则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应当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包容、理解的关系,要把学生看做平等交往、沟通的朋友,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态度要真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同时,要想使心理教育不流于表面,收到成效,就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如平时有意留心观察学生言行或者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方法进行心理教育。最后可采用说服教育,运用榜样或偶像的力量,个别指导等策略进行指导,以达到有的放矢,消除学生“心病”。

    学生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改革新时期的每位教师,我们都有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让他们更加茁壮的成长着。

    参考文献:

    [1]拾景春.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江苏大学学报,2004(9).

    [2] 闫春丽,赵华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亚太教育,2016(03).

    作者简介:毋晓迪,男,河南许昌人;王丽莎,女,甘肃张掖人;广西民族大学理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育与教学。, http://www.100md.com(毋晓迪 王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