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护理》 > 201913
编号:13544440
运用QCD量表对学龄儿童ADHD筛查及治疗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健康护理》 201913
     摘要: 目的:运用QCD量表对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筛查, 并总结ADHD的常见治疗方法。方法运用QCD量表测试1-6年级学龄儿童筛查ADHD,并查阅文献资料中ADHD的治疗新进展。结果从调查问卷108例中筛查出26例ADHD功能受损儿童。结论ADHD是学龄儿童常见病,患病率高,影响患儿人际关系、学习、休闲活动等各个方面,QCD量表是能够用于ADHD患者诊断的有效工具,ADHD的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对患儿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关键词:QCD量表 量表;ADHD ADHD;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收取调查问卷108例,其中男46例,女62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5±1.5)岁。随机选择某小学1-6年级学生108例,受教育程度及年龄适合做QCD调查问卷,排除标准无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及躯体疾病。

    1.1.2 研究方法

    采用QCD量表,QCD量表由Lilly日本和Dr Saito,Kohodai HP一起共同合作开发。经过中国临床信效度的评估后,QCD(中文版)成为中国第一个用来筛查或者评估ADHD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困难情况的量表,此量表包括20个条目。与Weiss量表相比,只有20个问题,用时少,应用更方便。本研究问卷及测验皆得到家长知情同意后进行,由最知情者家长填写,包括20条目,每个项目按“完全不同意、有些部分同意、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0-3评分制。

    2 研究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108名学龄儿童中,发放调查问卷108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0分以下的26例考虑为功能受损,30-35分的17例考虑为临界阈值的儿童,正常儿童为65例。(见表1)

    3 讨论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儿童的常见病,患病率高,是一种心理行为障碍。通过对某学校1-6年级学龄儿童运用QCD量表进行ADHD筛查,患病率高达24.1%,对此ADHD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尤为重要,ADHD未及时诊治的结局延续为成人ADHD,这将影响患者的学习、社会功能、人际关系及家庭。

    3.1药物治疗 以哌甲酯(利他林)此中枢兴奋剂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的药物,哌甲酯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ADHD的药物,作用机理明确、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3.2心理治疗 研究表明,家庭、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关键因素,其中良好的家庭环境会有效避免ADHD的发生,减轻多动症状,长期处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儿童会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常常会通过多动、冲动等行为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1-6]本研究中教养方式不当、父母关系不良、情绪不稳是家庭、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主要表现。所以,心理治疗师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

    3.3行为矫正 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是相辅相成的,充分理解多动症儿童所面对的困难和症状,针对ADHD即心理缺陷的特点从而实施有效的行为矫正,致使能够有效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及情绪反应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缓解人际关系,进一步提高儿童学习人际能力且树立其自信心很有帮助。

    3.4脑电生物技术治疗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儿童ADHD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是从生物学方面进行有效干预.研究表明,ADHD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脑电记录中慢波(0波)增多,a波和8波减少。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神经生理训练和互动节拍器训练.前者涉及到记忆、注意维持、思维表征等高级思维活动的训练,对于低龄儿童和操作者要求都较高,后者是一种音乐疗法,我国还没有能够研发出该种治疗设备。

    3.5饮食治疗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等认为,儿童出现营养素缺乏与儿童偏食及母乳喂养有关,研究发现ADHD组儿童出现偏食者多于对照组,ADHD组儿童中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目前,多项实验研究表明,镁、锌是ADHD的保护因素,对脑的发育及神经元之间的正常工作影响巨大。所以,满足孕期和儿童生长发育期的均衡饮食给予足够量的钙镁锌非常重要。

    4 結论

    综上所述,QCD量表是ADHD筛查的有效工具,ADHD的原因分析、临床治疗有待更多的医学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国情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努力提高公众对ADHD的认识,给予及时的预防、发现、诊治。针对ADHD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或行为治疗等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稳定性是决定ADHD治疗成败的关键,我们还需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郭辉.孕期和分娩因素与儿童多动症的相关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1938.

    [2] 张华,陈海丹,陈泽燕,等.儿童多动症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 5,37(5):694—696.

    [3] 师翠云.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127—128.

    [4] Shah ej,Morton MJ.Adults with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iagnosis or normality[J].BrJ Psychiatry,2013,203(5):317-319.

    [5]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孔杜斯,卡迪丽亚·吾马尔,等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10—5512.

    [6] 郑新金,张丽梅.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11):105—106., http://www.100md.com(郭朝容 朱惠 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