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542573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5日 《健康护理》 201914
     摘要:本文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参与的患者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通过临床比较护理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有效分析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抢救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实践中死亡率最高的常见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发现,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提升患者就医效率,能达到有效管控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护理效果

    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的发生是由于脑供血遭受外因诱导发生突发性中断,从而导致其脑组织坏死。一般情况下,脑供血不足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的相应临床动脉发生粥样化联合血栓形成,导致血月管腔变狭窄或是闭塞而发病;当然也存在因异物干扰而引起血液循环阻断或是血流量突发性骤减所引起的支配区域性的脑组织坏死[1]。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及肢体功能障碍等,该病治疗的关键抢救时间是否及时,能否在最佳时间施于溶栓治疗干预,因此,有效缩短转运、诊断、治疗的时间至关重要[1]。本文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分析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通过抽取院于2018年2月至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参与研究对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施于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其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临床病症有伴高血压25例,高血脂10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施于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53~70岁之间,临床病症有伴高血压19例,高血脂13例冠心病8例;纳入标准:经CT扫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不超过6小时,患者机体各项肝肾功能均属正常。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研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均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症等基本信息均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二、急診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

    将对照组患者推送至抢救室抢救,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呼吸机等常规抢救设备干预,以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针对患者病情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准备。

    2.2全程优化急诊护理

    2.2.1院前抢救

    医院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通知相关抢救护理小组提前做好出诊准备,在车上便与现场家属进行电话联系,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出初步诊断,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自救,等到现场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连接上心电图和给氧装置进行护理。对患者抽血,以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其静脉通路,有效给予静脉补液。随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检查,观察其缺损程度并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记录。此外,尽量安抚患者家属,稳住家属情绪,并立即转送,转送过程中及时与医院急诊抢救部门取得联系,让其开放绿色通道,并告知急诊部做好抢救前的相关准备。

    2.2.2急诊接诊

    到院后,经由分诊护士将患者推进抢救室进行抢救,并根据患者当时的实际身体状况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采血等临床干预,通过验血对患者机体各项血液指标进行检查评估,以针对性实施治疗方案进行干预。

    2.2.3溶栓护理

    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与病症的发展,对患者采取溶栓干预,在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情况,保持患者治疗体位始终在舒适状态,并避免患者发生翻身运动,治疗期间禁止患者进食,严格控制静脉滴注的流速,防止患者产生恶心或者是头疼加剧的现象发生[2]。

    2.2.4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抢救过程中的每一个护理环节均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干预,按照临床规定进行转运和交接工作,并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以确保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留意观察患者用药干预后机体是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注意控制静脉滴注的流速。

    三、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统计分析

    经过临床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转送、分诊、急诊抢救、办理入院等时间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数据统计,患者的转送时间为(20.83+5.21)min、分诊时间为(0.87+0.35)min、急诊抢救时间为(41.5+4.3)min、办理入院手续时间(7.92+1.51)min,研究组数据明显比常规护理患者的结果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中老年人是临床脑梗死疾病的高发人群,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特点具有发病急、突发性、病情凶险、高致残致死的特点。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能有效治疗该病的主要干预方法,但据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在院治疗的效果不佳,分析原因是由于患者受到院前延误,从而影响了治疗。由此可见,及时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全程优化急诊护理以实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护理措施贯穿到患者院前抢救、入院溶栓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旨在有效提稿临床疗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全程优化急症护理从院前抢救、急诊接诊、溶栓护理及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为患者开放了绿色通道,有效缩短了患者临床抢救时间,显著控制了治疗不及时性,促使患者在最佳溶栓治疗时间接受治疗,相比较于常规急诊护理工作,其更加具备护理目的性[3]。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转送、分诊、急诊抢救、办理入院等时间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就医效率,可以有效避免临床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能达到有效管控临床意外事件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施维.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9,(7):214.

    [2]兰雪梅.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探讨[J].饮食保健,2019,6(33):127-128.

    [3]陈嫚.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27):152., http://www.100md.com(李蓓)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