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4期
编号:13171647
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孔成?黄礼明?吴旭?卢刚
第1页

    参见附件。

     AMCH的临床特点是多灶性体征,且体征与病灶不符[1]。两侧基底节区的出血量/梗死患者即使病变的范围和部位基本相同,临床上极少出相应对等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本组资料也未发现有出现两侧肢体同时偏瘫的病例。因此,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在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有效地保全尚未缺失的神经功能是选择治疗和决定预后的关键,而非仅仅取决于血肿量的多少[4-7]。影响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和/或脑梗死预后的因素较多,一般认为,伴有严重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常提示预后不良,高龄患者的病死率较高,而发生在基底节区的丘脑和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可能增加病死率,但皮层下、小脑和脑干出血的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则与预后无关。其他一些常规检查指标,例如患者的性别、脉率、各项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素、肌酐等)等对判断预后无意义。国内许多研究也发现,出血量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治疗策略方面,微创手术治疗组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死亡率和致残率也明显低于优于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组[8-10],笔者的体会是对于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这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首要策略是在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有效地保全尚未缺失的神经功能而非仅仅依据血肿量的大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