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0期
编号:13149729
中耳乳突再根治术治疗不干耳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5日 万世恒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回顾本文乳突根治术后出现不干耳病例,总结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病灶残留:迷路上气房、上鼓室前腔气房、咽鼓管及颈内动脉周围、下鼓室、后鼓室,尤其是鼓室窦和面隐窝的病变未能彻底清除致使病变残留,这些残留的病灶不仅会影响术后干耳,还可能导致病变复发[3]。其中上鼓室解剖复杂,与面神经、脑板、半规管相邻,和中鼓室之间的通道狭窄,容易导致引流受阻。手术需磨除上鼓室外侧壁至前壁为止,在此较小的空间内彻底清除病变组织。而下鼓室易被外耳道后壁的骨质遮掩,容易忽略,术中需特别留意此处隐藏的胆脂瘤上皮组织及肉芽组织。另外,由于乳突尖气房、窦脑膜角气房、迷路周围气房为病变残留的多发位置,术中要求磨低乳突腔周围的悬垂骨质和开放全部气房,使术腔充分碟形化及轮廓化,以便彻底清除病灶。(2)引流受阻:咽鼓管阻塞及外耳道狭窄使术腔通风引流不畅,细菌易于生长,自洁作用减低,延缓术腔上皮化,影响术后检查及换药,容易导致不干耳。因此术前常规以Valsalva方法评估咽鼓管功能,术中进行探查咽鼓管是否有病变及狭窄,及时清除咽鼓管鼓室口的病变,对于狭窄的咽鼓管给予置管术处理,效果良好。术末常规行耳甲腔成形,理想的术后外耳道口的大小为正常外耳道口的1.5~2.0倍[4],利于引流通畅,提高干耳率。(3)面神经嵴偏高:在手术操作中,部分术者常因怕损伤面神经而未能磨低面神经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