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1期
编号:13149148
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心室失同步化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程凌 霍志成 杨帆
第1页

    参见附件。

     安置心室起搏器后,部分患者出现一组非特异性症状,即PMS,主要因心排血量不足、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神经系统反应等引起的包括低血压、心悸、胸闷、下肢水肿、头痛、晕厥等症状[6-7]。其产生机制复杂,而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在PMS中的作用尚未阐明。目前比较认可的引起PMS的原因是房室的失同步化,即室房逆传,但其机制不明,主要考虑安置起搏器后室房传导的异常,而心室的异常影响PMS无法解释;例如房颤患者安置起搏器后,或双腔起搏器患者均可出现PMS。因此本研究所选择研究对象均为房颤患者,可以排除室房逆传对PMS的影响[8]。

    本研究结果表明,起搏治疗虽可使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明显下降,但对PMS的影响不明显。左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在安置起搏器后明显延长,但在PMS与无P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左室的失同步并未对PMS产生明显影响。右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在安置起搏器后明显缩短,且在PMS组与无PMS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右室的非同步化对PMS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中,PMS组与无PMS组左、右心室侧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加速度(As)与对照组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