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3146713
足细胞损伤与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3期
     [摘要] 膜性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以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积、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为其病理学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足细胞的一些标志分子的深入研究,证实足细胞的异常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在此对足细胞的异常与膜性肾病的发生发展等相关进展作简单综述。

    [关键词] 足细胞;膜性肾病;蛋白尿

    [中图分类号] R6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49-03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病程反复、慢性迁延,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逐渐下降为主要特点。以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积、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为其病理学特征。膜性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继发性膜性MN的病因主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感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药物治疗以及恶性肿瘤。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在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的一种病理类型[1-2],在膜性肾病中特发性MN约占2/3、继发性MN约占1/3,据报道,我国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9%~3.5%;1/3的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自行缓解,大约40%的成年患者在10年内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约25%的患者在5年内可完全自发缓解。自发缓解者的远期预后良好,很少复发[3-4]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