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20期
编号:13123308
白色念珠菌胃溃疡分离株和胃癌分离株的毒力及磷脂酶活性差异的实验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0期
白色念珠菌胃溃疡分离株和胃癌分离株的毒力及磷脂酶活性差异的实验研究
白色念珠菌胃溃疡分离株和胃癌分离株的毒力及磷脂酶活性差异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与菌株

    样本主要来源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手术患者及内镜室的门诊患者,正常对照组,胃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均选取白色念珠菌感染者每组各10例。

    1.2 真菌分离培养与菌种鉴定

    在CHROM 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进行(白色念珠菌呈绿色)。经形态学观察、芽管生成、厚膜孢子形成实验证实为白色念珠菌。

    1.3 蛋白琼脂培养基配置

    将3.215g 沙堡氏葡萄糖琼脂、NaCl 29.22g (终浓度1molPL)、CaCl2 0.2775g或CaCl2·H2O 0.3675g(终浓度0.005molPL)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高压灭菌,冷却后加入8%无菌蛋黄40mL。

    1.4 磷脂酶的检测

    在蛋黄琼脂培养基上平放直径为6mm的圆形消毒滤纸片。白色念珠菌在SDA 上37℃生长24h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调节菌悬液浓度,OD520nm值0.075~0.080,滴加6μL菌悬液于培养基中的滤纸上,设无菌蒸馏水滴加6μL的阴性对照组,37℃孵育5d后观察结果。每一分离株分别重3次实验。

    1.5 磷脂酶活性判定

    采用QW500 计算机辅助测量软件,分别测定滤纸上菌落生长的面积和菌落四周产生的明显的、界限清晰的、致密白色的沉淀环的面积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