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19期
编号:12785791
电针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p—AKT表达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9期
     1.3 电针干预方法

    (1)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作任何处理;(2)模型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并结扎,缝合切口,不另作任何治疗;(3)电针组:缺血缺氧后第2天起,用0.5寸毫针,直刺大椎5mm;沿皮斜刺百会5mm、直刺曲池10mm、速刺涌泉微出血即可。百会、曲池与电针治疗仪进行连接,以穴位周围皮肤微颤即适,非对称双向连续脉冲波、5~10Hz、3~5V,每日1次,每次10min。以上穴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穴位[6-7]。

    1.4 观察指标

    1.4.1 病理切片 每亚组随机选取4只动物,应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溶液200mL,完整取脑,切取视交叉后脑组织(5mm)置4%多聚甲醛溶液后固定2h,蒸馏水浸泡4h。常规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5μm,贴片,4℃保存。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神经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在400倍显微镜(德国,Leica DMI4000B)下,每张切片随机观察皮质区4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细胞,取其均值。以变性细胞指数(denatured cell index,DCI=变性细胞数/细胞总数)表示损伤程度。

    1.4.2 电镜观察 各组幼鼠于缺血缺氧后3d、7d、21d腹腔注射10% 水合氯醛麻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