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969957
松解腹肌对缓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治疗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
     2006年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表述: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除伴随感觉、认知、交流和(或)行为障碍外,还伴有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在新的表述中,首次加入了肌肉骨骼问题,指出脑瘫患者常伴有继发性骨骼肌问题,诸如肌肉、肌腱挛缩、骨骼扭转、髋关节脱位、脊柱畸形等。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的主要病变以内收肌及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为主,故而出现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交叉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限等。但人体产生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不能识别某块肌肉,而是由效应器根据大脑的动作指令,调动相关肌群进行共同参与。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保持是通过相关肌肉整体的参与来实现,而非单块肌肉的单独收缩。因此,针对单一肌肉的手法治疗其治疗效果是有限的。

    近年来西方许多学者提出,人类机体按照整体动作模式和体位模式发挥自身的功能,所有的人体活动都是人体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为适应相关功能的肌肉按照一定的模式构成特定结构——肌肉链。该理论认为:单块肌肉需要稳固的支持以发挥最佳作用,支持由其他肌肉提供,这就构成了肌肉链。为保持姿势的稳定性并有助于各个平面内关节的协调运动,躯干和四肢的相关肌肉成自一侧至对侧且自后向前延续的双纽线即“8”字排列,形成肌肉链,构成环路,协调的通过各个平面。肌肉之间相互协同,执行人体的螺旋运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