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992529
陆一鸣:《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治疗部分(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
     降阶梯治疗阶段:尽快撤除有创治疗措施,撤离呼吸机,逐渐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尽快停用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患者肾脏损害),帮助患者排出体内过多的液体。[VencentJL,De Backer D.NEJM,2013:369(18):1726-1734]

    推荐意见7:对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条件的医院应尽早将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收入重症/加强监护病房。(9.34±0.96)

    推荐意见8: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表现并监测血乳酸水平。(9.44±0.74)

    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指标有常规的血压、心率、尿量等。但隐匿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还需要一些辅助的临床治疗监测,包括血流动力学和血乳酸水平的监测。血乳酸水平的监测被提到休克治疗的重要地位。

    在本次专家共识中,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推荐如下:生命体征监测的可评价指标为血压、心率、脉搏、指氧饱和度。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心脏超声监测、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超声、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可评价指标包括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I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IDs)、射血分数(EF)及E/A峰比值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