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6年第13期
编号:12991903
脑出血病外科与介入治疗的国际发展历史和展望(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3期
     当支架使治疗变得简单,椎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似乎要被淘汰,但对于支架解决不了的问题,手术仍有一定的应用空间。与此同时,椎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也受到不断的质疑。荷兰VAST研究结果显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20,支架治疗和药物治疗并无差异。这项研究仅纳入115例颅内外椎动脉狭窄患者,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美国和我国的支架和药物比较研究项目正在准备中。未来我们主要应着眼于椎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的评价和长期疗效——后循环缺血的评价,后循环侧枝代偿的评价,后循环脑组织缺血耐受的评价,远期再狭窄的预防等。

    颅内动脉狭窄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是东亚人无法回避的一种疾病。这是一个国内发展即国际发展、中国研究将为人类相关领域作出最大贡献的话题。黄色人种及黑色人种发病率高,不同人种的脑卒中患者大动脉颅内血管梗死疾病(LAICOD)的发生率如下:中国人33%~50%,泰国人47%,朝鲜人56%,南亚人54%,美国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人分别为1%、6%和11%。1980年梅奥诊所神经外科的托拉尔夫·松特(Thoralf M.Sundt)完成最早的颅内支架——基底动脉支架手术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