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3期
编号:13067576
头部震荡法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
头部振荡法,复位治疗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法及头部震荡法+常规复位法治疗BPPV的疗效差异,得出后者可以提高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750例患者采用常规耳石复位方法治疗750例患者,1226例患者采用头部震荡法+常规复位法,统计两部分患者的治疗次数。结果对于BPPV的患者采用头部震荡法+常规复位法治疗后,患者复诊的次数及复发的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头部震荡法可以提高BPPV(尤其前半规管和嵴顶结石型BPPV)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头部振荡法;复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66-0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其发病率很高,可占各种病因引起的眩晕疾病的1/3~1/2,主要有耳石器官的退行性病变、创伤的剪切力作用、耳石器官缺血、骨质疏松、长期卧床、内耳出血等原因。1921年,由Barany首先描述,1952年,由Dix、hallpike进一步详述,并提出了诊断的基本依据,Dix-hallpike实验。我科自2012年至今开展BPPV手法复位治疗的阳性病例约1200例,其中后半规管BPPV占比最多,约为2/3,其他类型如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和少量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占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