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20期
编号:13218734
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的差异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0期
     1.2 方法

    使用综合验光仪,结合检影和主觉验光等方法,对两组患者初次屈光度、观察组1年后脱镜残余屈光度、对照组1年后屈光度。测定初次调节方法如下:将患者的视力通过镜片矫正至最佳状态,患者下颌搁在支架上并固定位置不动,在双眼前放置分光镜片,在距离两眼角膜顶点40cm处放置视标,环境照明10勒克斯。检查者站立于患者右侧,在200勒克斯照度下让患儿双眼同时通过半反半透镜注视视标,保持视标清晰,使检影镜的光源照到半反半透镜之上,并适当移动以寻找到中和点,在两次重复检查后取其平均值。再以上述方法测得视标在距角膜平面20cm处的调节距离。患儿戴镜1年后,在同样的环境照明条件下,由同一检查者检测视标在距角膜平面40、20cm处的调节距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戴镜时及戴镜1年后双眼等效球镜度数、有效调节刺激、眼主点调节反应和调节滞后的变化。其中调节刺激、眼主点调节反应和调节滞后计算公式参照文献[7]。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等效球镜度数

    观察组1年后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与初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后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与初次相比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