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3年第5期
编号:13166106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湿热型痹证验案举隅(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王福林
第1页

    参见附件。

     按:痛风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病因多为风、寒、湿、热,但亦与血瘀有关。按一般风、寒、湿、热治疗,奏效缓慢,必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可收到较捷之效。由于患者因多进酒肉厚腻之味,易化生湿热;又居住潮湿,感受外湿积渐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阻滞气机,使气血不畅而瘀血内生,故湿热瘀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湿热瘀为有形之邪,阻遏经隧,气血不得流通,故患足跖趾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功能活动受限。方中苍术、黄柏、牛膝名三妙丸,有清热燥湿之功,又牛膝补益肝肾,引药下行;苦参清热燥湿,厚朴行气燥湿;酒大黄活血通络,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漏芦苦寒,清热解毒,《本经》曰:“主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重用土茯苓、萆薢,《滇南本草》曰:土茯苓利湿祛风,能治“筋骨挛痛”,现代研究提示,土茯苓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配萆薢长于利湿化浊,舒筋通络,增强清化湿浊之力;当归、川芎活血通经止痛;全蝎既能解毒散结,又能通络止痛;少佐桂枝与蜀椒温热之品,一则佐制黄柏之苦寒,二则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旨在温通血脉,引药直达病所[5]。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故能取得满意疗效。平时应限制摄入酒肉厚腻之味,慎起居,注意肢体保暖,以防复发。

    3 结节性红斑

    患者,女,39岁,2011年6月5日初诊。主诉:两小腿散在性红斑结节肿痛约1个月。患者于1个月前早晨上山锻炼,劳累过度,感受外邪,致两小腿伸侧散在性红斑结节,大小不等,触之灼热,压之痛甚,伴全身发热,头痛咽痛,继则肢节酸痛沉重,下肢浮肿,功能活动受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WBC 8.6×109·L-1,HGB 145 g·L-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