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3341
热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4)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4期
     4.3 近现代时期 近代孙子云《慈济医话》曰:“热湿之理:水因热蒸,能外达汗,则无湿矣;其酿为湿者,因气蕴结过深,不能外达,则为湿热。”孔伯华《孔伯华医集》曰:“热痹之说起于仲景;由是风、寒、湿、热皆可为痹矣。古方多以寒湿论治,且多杂用风药,吾辈从师学习,见寒湿固有,热湿尤多。寒热未分,虚实不辨,药用之误,其害非浅,所成坏病废残者,屡见不鲜。……其热之为痹,误伤其热药,愈演愈烈。斯时也,骨筋疼烦,筋拘挛,经络急。然而,阳邪窜扰其上,清窍瞀瘛,其壅于内者,由腑及脏,热毒聚陷日深。五内焦躁,津夺液耗,精气欲竭,神焉能守,命属何存。”张梦侬《临证会要》曰:“《素问·痹论》中痹病名称有十六种之多。今人则分为二大类:一以风湿挟寒邪病痹者为风寒湿痹;二以风湿挟热邪病痹者为风湿热痹。……但寒热二痹,亦能随人体素质变异。如患者为阳盛阴虚之质,则风寒湿邪内蕴日久化热,而转为热痹;如患者为阴盛阳虚之质,则风湿热痹日久引起阳气虚弱而转为寒痹。临床所见,以风寒湿邪郁结日久酿热化燥者为多。更有因此耗伤津液,导致经脉、筋骨、肌肉失其营养滋润,使手指足趾卷屈,肌肉瘦削,关节变形者。由于病邪浅深、部位不同,体质强弱虚实各异,临床症状颇多变化。”朱春庐认为“按《素问·痹论》之说,凡痹证之痛剧者,似均应责之于寒,但临床所见,并不尽然。其风邪而挟热者,往往痛处如灼,喜凉畏暖,即《内经》所称热痹之证,以白虎桂枝汤最为合法。其症当见身热舌赤,脉浮而数,心烦短气,便秘而溲少”。

    5 热痹的治疗

    5.1 热痹的治疗原则 在《神农本草经》中有“疗热以寒药”的论述,《内经》也有“热者寒之”的治则,因此热痹的治疗以清热为基本原则。由于病因的不同,临证时要辨清虚实及所兼邪气的性质进行论治。常用之法有疏风清热、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滋阴清热、祛瘀化痰等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