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3519
浅谈应用苓芍术甘汤治疗痹证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4期
     【摘 要】 苓芍术甘汤证的病机是脾阴虚水湿停滞、气郁水结、阳气抑郁不畅,此方可治疗脾阴虚水湿停滞证,对于痹证关节疼痛水肿、伴脾虚湿阻、营血不足、春夏剧、秋冬瘥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痹证;苓芍术甘汤;脾阴虚水湿停滞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4.014

    《伤寒论》第28条曰:“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笔者运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又称苓芍术甘汤)治疗痹证水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历代医家对苓芍术甘汤的理解

    历代注家对本条的证治争论不休,归纳如下:①以方有执为代表的,尊重原文当为“去桂”;②以清代吴谦为代表的,主张“去桂”应是“去芍”之误;③以成无已为代表的,不应是“去桂”也不是“去芍”,当用桂枝汤原方加苓术;④以钱天来为代表的,认为经文错简,非仲景原方。

    以上观点,近代医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阐发。其中支持尊重原文 “去桂”的近代医家,对于“留芍”的病机,又提出“水郁阳抑”及“脾阴虚水湿停滞”的观点。近代伤寒大家刘渡舟认为,第28条病机是气郁水结,阳气抑郁不畅所致,其病理根源在于“小便不利”,故去桂,用芍以利小便、解阳郁为治[1]。另一观点则认为桂枝有和阳的功能,白芍有滋阴的功能,根据桂枝汤化裁有苓桂术甘汤和苓芍术甘汤,以对应临床治疗脾阳虚水湿停滞和脾阴虚水湿停滞,故去桂,取芍以补脾阴而利湿之效[2]。

    几乎所有的注家及医家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本证具有水饮内停的病机(尽管在水饮形成的原因,存在的形式和部位方面注家们还是有不同的认识)。临床上痹证除了四肢或关节的疼痛外,还有一个主症就是关节或四肢的肿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