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4年第5期
编号:13129522
中医外治法在痹证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5期
     【摘 要】 中医外治对痹证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药源性疾病日益突出,中药薰洗、塌渍、贴敷、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普遍用于治疗痹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能明显增强疗效。通过文献学习,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外治法在痹证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痹证;应用;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5.021

    痹证是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中医外治法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吴师机[2]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通过体外给药,作用于体表,起到就近驱邪、治疗疾病的作用,在痹证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中西医对痹证的认识

    古代医家对痹证有着较高的认识,《内经》就已经提出了痹证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相关记载,为后世认识、研究痹证奠定了基础。如《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又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