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782763
新安医家治痹医案四则(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11期
     【摘 要】 评析新安医家论治痹病特色医案:汪机,治痹喜用参芪,固本培元;孙一奎,治痹强调

    温补,益肾健脾;程文圃,治痹注重气血,治病求本;郑重光,治痹擅使姜附,扶阳通脉。

    【关键词】 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程文圃;郑重光;医案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1.014

    新安医学是产生和兴盛于古徽州地域,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史上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据统计,自宋代至清末,共有名医600余人,400余部新安医学著作,为发展中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医家如汪机、孙一奎、程文圃、郑重光等,在论治痹病方面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及独特的治痹经验是新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上述新安医家的治痹特色医案简述如下。

    1 汪机,治痹喜用参芪,固本培元

    汪机(1463—1540年),字省之,号石山居士,明代徽州祁门人。明朝四大名医之一,其代表著作有《医学原理》《石山医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等。创立“营卫一气说”,为固本培元派代表医家。在《石山医案·病用参芪论》中详细论述“参芪双补学说”[1]。汪氏治疗痹病从调补气血、固本培元入手,喜用参芪培补人体元气,以治痹病之本。如其在《医学原理·痹门》和《医学原理·痛风门》载有“黄芪酒”“人参益气汤”“冲和补气汤”“导气汤”“丹溪益元丸”等方剂,皆是以人参、黄芪为主药,治疗痹病[2]。

    案:一妇或时遍身麻痹,则懵不省人事,良久乃苏。医作风治,用乌药顺气散,又用小续命汤,病益甚。邀余诊之脉皆浮濡缓弱。曰:此气虚也。麻者,气馁行迟,不能接续也。如人久坐膝屈,气道不利,故伸足起立而麻者是也。心之所养者血,所藏者神。气运不利,血亦罕来,由心失所养而昏懵也。遂用参、芪各二钱,归身、茯苓、门冬各一钱,黄芩、陈皮各七分,甘草五分,煎服而愈[3]。

    按语:本案患者本系气血不足,元气受损,理当固本培元,补益气血,前医不知,以风来治,病情加重。汪氏谨守病机,认为麻木由气虚导致,气虚血行不畅,气血不足,出现昏懵等症,脉象浮濡缓弱,病机根本责之元气虚衰,治疗以人参、黄芪为主药,固本培元;当归、麦冬、茯苓健脾、养血、滋阴;黄芩清热;陈皮理气。全方补益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故而痊愈。

    2 孙一奎,治痹强调温补,益肾健脾

    孙一奎(1522—1619年),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明代徽州休宁人。代表著作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创立“动气命门”学说,认为“命门为两肾之间动气,是人身生生不息之根”,疾病的发生多由于命门火衰,元气不足等造成。治疗痹病注重温补元气、益肾健脾,既擅用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补益正气之药,又喜用附子、肉桂、补骨脂等温阳之品,取得较好疗效[4-6]。如其在“三吴治验”案中以仙茅、鹿角胶、肉桂培补肾中元阳,治疗痹病,其温补脾肾的治痹思想对后世影响较深[7]。

    案:嘉善之妓李双,号素琴,体虽肥,而性冲澹,态度闲雅端重,歌调娼家推其擅场,与予邑程芹溪处厚,患痛风,自二月起至仲冬,诸治不效,鸨母悭毒,遂视为痼疾,不为治。而芹溪固恳予诊之,六脉大而无力,手足肢节肿痛,两胯亦痛,不能起止,肌肉消其半,日仅进粥两碗,月汛两月一行,甚少。予曰:此行痹也。……以人参、白术、薏苡仁各三钱,当归、枸杞、杜仲、龟板、苍耳子各二钱。晚蚕砂、秦艽、防风各一钱,大附子、甘草、桂枝、黄柏各五分,十帖而痛止肿消。改用归芍六君子,加薏苡仁、丹参、红花、石斛、紫荆皮,三十帖而痊愈[8]。

    按语:本案患者症见手足肢节肿痛,两胯亦痛,不能起止,肌肉消其半,日仅进粥两碗,月汛两月一行,六脉大而无力,由脾肾亏虚、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脾肾不足为本,风湿内侵为标。治当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方中人参、白术、当归补脾、益气、养血;枸杞子、龟板、杜仲益肾壮骨;蚕砂、秦艽、防风、黄柏散风除湿;附子、桂枝温经通络。全方标本兼顾、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共奏益脾肾、养气血、祛风湿之效。且痛止肿消后,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增强健脾养血、通经活络之效,以善其后。

    3 程文圃,治痹注重气血,治病求本

    程文圃(1761—1833年),字观泉,号杏轩,清代徽州歙县人。代表著作有《医述》《杏轩医案》等。程氏深谙内经,融汇伤寒,兼涉温病,尊崇景岳之“温补”学说。他临床治疗痹病,注重补养气血,固护正气,治病求本。程氏认为:“初病气血未衰,犹可驱并行,病久正气亏虚,尚有何风可逐,何络可通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生化才能有源。认为:“四肢皆禀气于胃,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人以胃气为本,久病服药,必究脾胃。”这些都充分表明,治疗痹病既要顾其标,又要注意病久胃气虚衰,气血亏虚,应治其本。“注重气血、治病求本”的学术思想为程氏治痹特色之一[9]。

    案:王妇周体痹痛,医作风治,卧箦月余,肢挛头晕。予见之曰:此痹证也。躯壳外疾,虽无害命之理,但病久寝食不安,神形困顿,速就根本,犹可支撑。若见病医病,则殆矣。方定十全大补汤,加枸杞、杜仲、鹿角胶,两服未应,众疑之。予曰:缓则疗病,急则顾命。今病势败坏如斯,舍是不救。且补虚与攻实不同,非数十剂莫效。又服十日,周身发肿,众称病变,予曰勿忧。凡风寒客于人,壮者气行则已,怯者著而为病,本由营气不足,邪陷于里,今服补剂,托邪外出,乃佳兆也。仍命照方多服,痛止肿消而愈。识此为治痹恣用风燥药者戒[10]。

    按语:王妇罹患痹病,审症求因、治病求本,当以气血不足为本,治以补益气血为要。他医以风论治,出现肢挛头晕等变症。程氏以十全大补汤加味治疗,方中以四君子益气,四物养血,黄芪托邪外出,肉桂、枸杞子、杜仲、鹿角胶增加补虚之功。全方紧扣病机,方证相应,故而起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两服未效,程氏力排众议,强调“慢病守疗”,终究获效。且其警语“治痹恣用风燥药者戒”,对后人影响颇深。, http://www.100md.com(范为民 李艳 俞志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