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46048
筋滞骨错理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4期
     2.1 筋滞骨错理论中的筋骨同调 筋滞骨错理论对LDH独特的病机认识故而形成了特色的治疗方案。首先行理筋滞治疗(此处仅仅阐述筋与骨异常较为明显的LDH的理筋手法操作):患者取仰臥位,施?法于腰背部的竖脊肌、多裂肌、腰方肌以及患侧下肢的肌肉,然后点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秩边、关元、阿是穴以及患侧下肢的委中、承山等穴位,视患者具体情况配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等治疗;待患者腰背部肌肉松软(一般理筋滞治疗的过程维持约12~14 d)后,通过腰部斜扳法纠骨错,具体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即腰椎间盘突出侧)下肢在上并自然屈髋屈膝、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施术者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先用前后摇晃患者躯干的放松手法,待患者身体放松时将腰旋转至最大限度,两手同时用力反向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喀嚓”声。较传统的推拿治疗而言,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的治疗为阶段性治疗,首先通过理筋滞而恢复筋的柔顺及生理功能,为纠骨错准备条件,而筋功能的恢复亦能更好地束缚纠骨错治疗后“复正”的腰椎诸关节,从而更好地达到筋骨同治的目的。

    2.2 颈胸腰同治 筋滞骨错理论主要吸收中医学经典如太阳膀胱经“其直者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