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34
编号:13734626
银行理财产品防“忽悠”攻略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幸福家庭》 20134
     2012年12月初,某商业银行上海某支行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甚至本金都无法收回,引起投资者围堵银行讨要说法。这则新闻引起了人们对理财产品的热议。随后不到十天,又爆出了某国有银行浙江某市支行投资者数百万元理财产品金额被客户经理私吞的新闻。银行理财产品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讨论与质疑。然而,这并不是银行、保险公司等推出的理财产品第一次受到质疑。

    近年来,一些银行理财产品“0收益”甚至亏损不断引发人们的关注,部分投资者还因此与银行打起了官司。2012年10月,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发表在《中国日报》上的署名文章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这种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国是“影子银行”的一种。

    认清“忽悠”之法

    2012年11月30日,第八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记者在产品会场走访时发现,多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着重向一些老年人推介其理财产品,而在介绍其理财产品时绝口不提风险,并且承诺高于银行存储利率的投资收益率,这让一些缺乏相应金融知识的老年人尤其动心。而去商业银行咨询理财产品,大部分产品也都贴着保本的“标签”。理财产品真的像一些商业银行与理财产品公司吆喝的那样只赚不赔、高收益么?

    其实,不少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利用银行与消费者在了解产品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部分中老年消费者金融知识较少,让消费者稀里糊涂就被“忽悠”走了钱财。而销售欺诈与概念偷换,是一些银行在销售这些理财产品时通用的伎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