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7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217114
为孩子的自不量力点赞是另一种“拔苗助长”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幸福家庭2017年第11期
为孩子的自不量力点赞是另一种“拔苗助长”

     我一直觉得,那则北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行人脱下外套的寓言,实在太不公平了。一滴蜂蜜比一加仑胆汁能捕到更多苍蝇,也是一样的道理。

    谁不愿沐浴在暖阳下?谁不喜欢品尝甜美的蜂蜜?

    现在的家长们,对于用赞美来鼓励孩子努力这一招,运用得都很纯熟了,当然,比起严厉的批评来,谁都觉得鼓励和表扬更受用。

    但是,所谓过犹不及,在很多情况下,表扬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在体育锻炼方面,当孩子们“自不量力”或确实力所不及的时候,为他们点赞加油,往往可能适得其反。

    前不久,我就接连看到了两个发生在游泳池里的“鸡血”故事。第一个比较夸张,第二个还可以接受。

    孩子自不量力 妈妈却点赞

    上月底的一个周六,我带着女儿去游泳,在游泳馆遇到了我表哥两口子,他们也带着儿子庆庆在这里上游泳课。庆庆比我女儿大两岁,9月就上小学了,很是聪明伶俐。

    我在儿童专用的戏水池边,看着女儿玩水,不时也饶有兴趣地扭头看庆庆学游泳,表哥自顾自游泳去了,表嫂站在离我不远的泳池边,紧盯着儿子看他学得如何。

    “庆庆学了多久了?”我问。

    “才一个月,还不怎么会换气呢。”表嫂笑着说。

    “可以把头伸出水面游了吗?”

    “自己还不行,背着浮板可以。”

    “那不错了,手脚动作协调之后,都会很顺利的。”

    闲聊一会儿后,我下到池子里陪女儿玩水,忽然听到几声喊叫,然后是“扑通”跃入水的声音,再往后,听到孩子的哭声。我想,大概有谁呛水了吧。

    准备离开的时候我才晓得,原来方才是庆庆没带浮板跳到水里去,呛了两口水之后,哭了一鼻子。我安慰说,哪个孩子学游泳的时候没呛过水嘛,保证安全就行。

    到了晚上,打开朋友圈,我这才发现这件事情幕后的“精彩”细节。

    表嫂在朋友圈情深意切地写道:“今天的庆宝特别值得表扬,我真的很感动。下午上游泳课的时候,教练把他分到了学得较好的一组,我估计他是自告奋勇的,这孩子一向如此。可是没想到他竟然往深1.6米的池子里直接跳下去了,而且还没背浮板,眼看着他没扑腾起来,吓得我惊叫唤,教练跳下水火速把他捞上来,还好,就呛了一口水。坐在我旁边的家长说,这孩子还小,不会游,这样不行啊。”

    接着,意犹未尽的表嫂又在留言部分继续写道:“我跑到他身边,看到庆宝坐在那儿哭红了眼睛,问他是不是吓到了,他只是摇头也不说话。我鼓励他说‘教练把你分到学得更好的组,是看到了你的进步,加油,下一次你肯定行’,他抱着我休息了几分钟,又站起身走向教练,大声说‘教练,我要继续练’,再次下水后,庆宝游得更起劲了。孩子,好样的,妈妈为你骄傲!”

    本是娱乐活动 我却想一蹴而就

    那是在我刚上高一的时候,也是一个暑假,表姐问我想不想去玩滚轴溜冰,其实就是滑旱冰鞋。我从来没滑过,但当时城里有家新的滚轴溜冰馆开业,学生证打5折,嶄新光亮的木地板,休息区还有一家美味的冰激凌店。

    总之,我毫无畏惧地去了,然后立刻遭遇天雷滚滚的下马威,我在跑道上摔了个一塌糊涂。其中一半的摔跤是我自己失去平衡滑倒,另一半是被其他同样不熟练的菜鸟们撞翻的。

    表姐和她男朋友都还是有些基础,手牵手滑得挺好,他们建议我扶着栏杆慢慢来。然而,尚且年少气盛的我,偏偏脑子转不过弯,满心都是打了鸡血的“不服输、不怕摔,我一定要勇敢地迅速学滑旱冰鞋”的想法。

    于是,当表姐嘻嘻哈哈地从我身边一次次飘过的时候,我噼里啪啦地摔倒在地,然后带着悲壮严肃的神情再一次次站起来。

    一个小时后,我把两个膝盖都快摔出血了,这才含泪放弃。表姐见我可怜,给我买了好大一杯冰激凌,然而我吃得一点都不开心。回家后,还哭了一场。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当时的自己,真是傻得伤心啊。

    本来不过是一次有趣的娱乐运动,我只需循序渐进,慢慢滑着玩玩就好,大家都开心。如果觉得有兴趣,或者有感觉,下次再来练就是,可是我为啥非要自己给自己“拔苗助长”呢?

    不尊重学习新技能所需的过程,妄想靠一腔热血突飞猛进,这不是傻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当时池边那位家长说得挺对:“这孩子还小,不会游,这样不行啊。”

    没有哪项运动,或是技能,可以凭着一腔热血一蹴而就的,勤学苦练很好,有天赋更加分。可是,太多家长表现出来的,都是心急,太心急。

    有研究表明,孩子是很擅长感知父母心态的,而且孩子的天性是取悦父母,当父母情不自禁流露出急于求成的心态时,有些敏感的孩子会不知不觉吸收这种心态,让自己变得格外“上进”。父母如果察觉不到其中原委,当然会洋洋得意,以为是孩子天生努力。

    (摘自《成都商报》2017年9月3日) (成都商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