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26806
生命,在奉献中延续(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6期
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样的精神支柱,帮助我们战胜了种种病痛和心理困惑。卵巢癌开刀以后,因是晚期,预期存活期3~6个月,2015年3月,又原发乳腺癌,也是晚期,全身骨转移,又是一个3~6月,2016年7月肝转移,一般主要脏器转移以后,很少有超过6个月的。但最后,从发现卵巢癌算起,老伴一直活了近4年(47个月)。相比同期,我们至亲中因癌症痛失两位妹夫和两个侄女,更早一点,大儿媳从发现到辞世也不到一年,不能不说,这和各人心态的差异有明显关系。现代有许多研究表明,意念对健康的影响大到不可思议。

    激起一波涟漪

    遗体捐献的抉择和实践,还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后续效应。

    正当我还处于失偶的伤痛之中时,癌症这个恶魔竟然又一次光临我家:我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双重打击,我夜不能寐。知道这样的心情对自己、对家庭都非常不利,但又无法自制,难道是自己太脆弱了嗎?直到读报见到复旦老校长苏步青也曾老年丧妻,后来他用“转移法”——办中学教师数学培训班,帮助自己振作了起来我何不再加个“转化法”,学学老伴的沉稳、坚定,用到自己身上来,这不意味着她还活着吗?最终我慢慢好转了过来。

    母慈子孝,两个儿子虽然没有女孩的细心,但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以致都被校友称为“复旦孝子”。最令我欣慰的是,还在办丧事过程中,小儿夫妻已在安排一件继承和发扬妈妈奉献精神的大事,他们打算在母亲故乡——浙江慈溪龙场镇,妈妈开蒙的龙场小学,捐建一个以妈妈名字命名的“梦想中心”。几经联系,反复协商,终于落实。2018年春节我们专门去见面、参观、座谈,一批平板电脑、新的图书桌椅也已到位。

    我很庆幸,我同老伴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完全一致,子媳也都能深明大义。老伴辞世以后,我每七天写一篇千字祭文,算是新型的“做七”,就以“断七祭文”中的一首告结此文吧:

    “七七”祭断情难断,思念绵绵无绝期。

    在世曾为连理枝,归天惟愿再比翼。

    愿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捐献遗体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来! (施显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