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334554
雨在岚山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11期
     细雨潇潇不住,我游岚山。雨中出行虽然有些困难,也平白得来许多天气晴明时不曾有的好处。这让我想起我的家乡,向来多雨,每遇下雨时我总有一些可惜,不大愿意出门,便是走到街上也是一味地匆匆赶路,不曾有什么兴味去观赏下雨,这回我才承认是我自个儿的偏见了。

    雨在岚山,在枝,在叶,在我眼。雨本身虽没有什么颜色,但恐怕最是悦绿,凡它经过的青草碧波处,皆要比原先的面目鲜明几分。这里有山有水,绿树很茂盛,在雨水的洗礼下,一枝一叶或明或暗,或静或动,于是我的眼睛绿了又绿。而个中绿意岂是能同日而语的,竹林小路的绿是深邃,常寂光寺的绿是静寂,落柿舍的绿是朴质,祇王寺的绿则如梦——梦中一双翠衣下的素手轻抚而过,便无处不着绿了。若只谈寻常的一株树,一汪水,或一丛花,那也有的可说的。小仓山常寂光寺,有妙见堂、多宝塔、歌仙祠,我偏爱沿着石阶道拾级而上时不经意的发现,譬如路边胡枝子为雨所湿,长条柔枝,脉脉低垂,如待我来,如留我步;譬如本堂西侧庭池为雨所惊,急雨击之拨之,乍破了一面玉镜,波纹萦之漾之,点缀了一泓疏影;譬如常夜灯前枫树为雨所吻,水珠盈盈停于叶尖,犹暗香尚在唇齿。

    雨在行人,在伞,在檐,在我耳。雨在半空飘着时并没有什么声音,待它落在山谷、竹林、屋瓦的一刹那,时远时近,时密时疏,无数雨滴同时坠地的总和,一齐奏响天地之间的律动。又或者说,在霖雨还未袭来时,耳边不时传来车声脚步声谈笑声,待雨在长街窄巷中淅沥,别的杂乱的声响都戛然而止了,只剩下伞外雨的长歌。对着这四面八方的合唱,您也辨不清、寻不着那一时让您耳痒的究竟是哪一弦了,是来自屋檐?是来自水塘?再细听雨声,它只愈添您的疑问了。

    这时,路上行人纷纷打起了伞,高高低低的伞,深深浅浅的伞,南来北往的伞,伞似乎成为人之脸谱,垣墙则成为舞台之帷幕,由经过的行人即兴演出一段段故事:落雨之声,响彻平畴远畈,一个中年男子登场,他撑着黑伞,他急急趱行,他腰间似有一把匕首?疏雨淅沥,那个妇人走到半途,她又折返了,她停步伸手去拂除发际的雨丝。雨打在少年的伞上,清脆可听,他和同伴旋转着那把伞,雨滴随即挥洒在他们的颊上、衣上……如此,雨声造出了他们的故事,也成为这一场场默剧的最佳配乐。

    雨在往事,在叹,在泪,在我思。岚山的雨下了一整天,试想雨归何处?明明亲眼看它安于稻田,安于洗手钵,安于这十丈红尘,您再循着原路去找,已是徒然的了。旧日情事,也像一阵雨。由野宫神社的黒木牌坊和板屋,遥想秋虫哀鸣,松风凄厉的月下,光源氏与六条妃子在此重逢,折得杨桐相赠,杨桐之叶常青,如今又在哪里?见祇王寺柴庵青扉,苍苔深竹,思忆祇王、祇女、刀自和阿佛常伴于青灯,他日入道相国府中的珠歌翠舞又去了哪里?数百年后的今日,这嵯峨野深处的草庵只剩下祇王的尼僧像以凭吊了。那一代代人,都曾作淋雨似地活过,并且像雨霁般地消散了。人的生命,不会比一场雨的发生更为恒久更為圆满。但我们知道,未来一定还有许多的雨,许多新的人物和许多的回忆,我想那时我将有惜雨之情了罢。

    (摘自《温岭日报》2018年9月1日) (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