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404445
不断“缩短”的访亲路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幸福家庭》 2019年第10期
    

    上世纪30年代,舞勺之年的外公就跟着族人离开高平,去到古都开封城闯荡。他起早摸黑,整天叮叮当当帮人箍铁壶、洋铁桶营生,时称“小炉匠”。据母亲回忆,年轻时外公很少回乡,一是路途遥远当伙计又身不由己,加之兵荒马乱独来独往很不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外公前前后后回来三次。每次探亲,来时总要买匹马,马背上驮两只洋铁桶,里边装着他平日省吃俭用节攒下的粮食和农村紧缺的其他物资。从开封到故乡,从平原到高原,有200公里开外,整个行程持续13天。风餐露宿,昼行夜伏,一盏马灯,一把雨伞,成了他探亲路上的必备行头。

    还没在家住上个把月,那边的雇主便来信催促他返程,外公只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卖掉来时的马匹作为盘缠,穿着外婆一针一线纳的布鞋匆匆上路了。回程虽只需一周左右,但外公要抄近路南下太行,自然将面对曲折崎岖、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征途挑战,还有人烟稀少、狼群出没的恐惧和风险。

    写到这里,外公满面风光、无所畏惧、一路向前的青春身影,立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曹操北征并州翻越太行山时写过一首《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