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36838
三国优秀人物美德对现代家风建设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幸福家庭》 2019年第12期
     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好家风是我们民族强大和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华历代优秀人物折射出來的良好品质和家风传承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罗贯中以《三国志》为基础创作的《三国演义》在我国家喻户晓,三国人物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对后世的家风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提炼三国优秀人物的思想、行为美德,有助于现代人民公仆精神的培养;加强对三国时期好家风的研究和应用,对现代家风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人才辈出,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英雄人物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国政权。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二百多名三国优秀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少优秀人物的传奇故事深入人心,人们耳熟能详。中华民族是崇拜英雄的民族,这些优秀人物的道德准则、思想作风、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所体现出的传统优秀文化,为形成新时代的良好家风提供了丰厚营养。

    诸葛亮“君子之行”的深教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言出自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其本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孔明以自身的德行实践谆谆告诫儿子,立身处世必须善于静思反省,厉行勤俭朴素,保持淡泊廉洁,这既是安身立命之基,也是治世立业之本。

    刘备“善恶而为”的辩证法

    历代刘氏宗谱重点记载了蜀国皇帝刘备的一条遗训。当年刘备与东吴孙权发生战争,兵败奉节白帝城,托孤丞相诸葛亮时,在给后主刘禅的遗书《遗诏敕后主》中写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其意旨是:不要认为坏事小就去做,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才能得道多助,家庭安宁,国家兴旺。

    这里的“恶”也可引申为不好的事,既然不是好事,肯定会危及自己、家人或社会,肯定不能去做;“善”也可引申为正确或应该做的事,做好事能帮助别人排忧解难,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德行,是双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刘备“善恶而为”的辩证法重视的不是道德判断,而更注重道德实践,家风建设的本质意义不仅在于正风纪,更在于重实行。

    曹操“尚礼重法”的教育学

    曹魏之主曹操有雄才大略,他用武将知人善任,用谋士博采众长,用文臣不重虚誉、唯才是举。对选用的官员要求“明达法理”,能行法治。他为儿子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像邢颙那样“深明法度”的人。邢颙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后又与“秉德纯懿,志行忠方”的“国之重宝”邴原一起被派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才,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其子之一曹彰领兵出征时,曹操告诫道:“居家为父子,受事则为君臣,待人处事须遵王法,尔其戒之!”曹操家庭教育中的“尚礼重法”可见一斑。他曾颁布《诸儿令》说:“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对儿子也必须公正以法,择良而用。

    关羽“忠义两全”的豪侠气

    建安五年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帮曹操解白马之围,被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重桃园三结义之情,曾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

    关羽心中更觉得刘备匡扶汉室是正统思想,是国家大义,应该与刘备志同道合,甘苦与共,所以在得知刘备的信息后,立即尽封曹操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这充分体现了关羽对兄弟的忠诚和国家大义,其义重如山的美德被广泛传扬,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里面忠义两全的代表性人物。

    孙权“守业有成”的发展观

    孙权知人善任、长于隐忍、聪明率性、善守基业的性格,为他长达53年的帝王生涯奠定了基础。孙权生活节俭,称帝迁都建业时不建新宫殿,因陋就简沿用旧将军府寺为宫,至赤乌十年腐朽损坏后,也仅将武昌宫重建,可见其如何爱惜民力。他善于听取意见,如对内听从陆逊之言,令诸将增广农田、开拓屯田,且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对外通达、联蜀抗魏,将祖宗的基业在自己手中扩大,属于守业有成的代表人物。

    陈寿评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他的这种隐忍精神也是一种知己知彼、求真务实、稳健发展的思想行为,为后世不少杰出人物所认可和仿效。

    严颜“断头将军”的忠义魂

    严颜是三国时益州牧刘璋手下的一员战将,镇守巴州(亦称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市主城),他在得知刘璋投降刘备之后十分痛心,不耻刘璋所为,决定死守江州,誓不投降。但因粮少兵缺,又无后援,因此按兵不动,欲避张飞锐气,趁其不备再出城一战,擒住张飞,保全巴州。

    后来张飞用计生擒严颜,并欲将其斩首,以消几天来心中憋着的怨气,但又爱惜严颜武艺不凡,是他入川后少见的勇将,不忍轻易杀掉,想收为己用。严颜反齿相讥,并引春秋时巴国将军巴蔓子宁愿刎首也不丢城的故事来表达宁死不降的决心。

    张飞见严颜不但有勇有谋,而且忠于社稷、心系黎民,遂肃然起敬,于是躬身下拜,义释严颜。严颜怨恨刘璋无节,钦佩刘备统一天下的大志,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协助刘备兴复汉室,成就了一段佳话。严颜的出生地忠州(现忠县)就因唐贞观八年唐太宗嘉其忠义而赐名,严颜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的忠义精神成为后人的榜样,也成为军风、国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除刘备、诸葛亮、关羽、严颜、曹操、孙权外,蒋琬的宽宏大量、赵云的赤胆忠心、吕蒙的好学向上、鲁肃的重义疏财等人与事,都为民间所津津乐道,成为其后世好家风传承的标杆人物。他们的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脉搏,是中国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好家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对前述几位优秀人物的解析可以看出,三国优秀人物的美德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忠于社稷人民的公仆担当精神,诚实守信、取信于民的忠义两全精神,严于修身、重视家学传承的兴家旺族精神。他们的美德对后世子孙的家风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也是做好现代好家风建设的有效手段。

    (摘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14期), 百拇医药(苏飞跃 谢超 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