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64
编号:13624235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实践与展望(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4
     2.2 防盗

    古籍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价格逐渐攀升,因此防盗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古籍珍本室和任应秋文库都设置了双锁防盗门,必须2位工作人员同时到场,方能打开。除书库管理人员外,读者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书库。同时,为了保证古籍的绝对安全,在书库门口和阅览区安装有摄像头,出入库人员和书籍都实施登记制度,记录出入库时间、工作人员姓名、阅览书籍名称、索书号、函数、册数等。做到了古籍出入库全程可控制,责任可追查,从而有效保障了古籍的安全。

    2.3 防虫

    防虫防蛀历来是古籍保存的重点,由于古籍所用纸张多以棉、麻、竹等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其中含有维系蠹虫的营养物质,故而最易遭受虫害。过去因条件所限,古籍库仅采用了放置樟脑的方法。2007年新图书馆落成后,馆舍条件大幅改善,学校特批专款添置了防蛀能力较强的樟木书柜,馆藏线装古籍得以全部入柜保存,有效抑制了蠹虫对书籍的损伤。但樟木本身只可驱虫或抑制虫害,并不能消灭虫害,工作人员仍会对放置在樟木柜中的古籍定期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

    2.4 防高温高湿

    古籍受到存放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据王斌等[1]研究,“在温度为15 ℃,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古籍文献可保存600年左右……温度超过常温10 ℃时,古籍文献纸张的酸碱杂质产生破坏作用会增加3倍,而温度每下降10 ℃,纸张的寿命会增加2~3倍”。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