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4年第3期
编号:13141575
脑微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杨荣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脑微出血;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小血管病变;高血压

    脑微出血(CMBs)是近年来医学上提出的,关于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现象的概念。本文中笔者从CMBs的发病机制与原理方面出发,结合当前对脑微出血的研究,探讨脑微出血的临床表现,针对各类型触发CMBs症状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脑微出血的提出与定义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最初是在2005年开始被发现,因为其在临床医学表现上没有明显的特征,只有在MRI技术T1成像作用下才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斑点状的低信号或者是信号缺失的情况[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T2加权像中表现更加清楚。脑微出血真正被提出研究是在2009年,但是因为更多缺少病症样本的研究和讨论,至今还是因为缺乏更加精准的定位定义研究。

    CMBs常见发病群体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脑微出血发病群体多数体现在老年人身上[2]。年纪的增加,由于人体的脑内微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更大,所致脑微出血现象更加的频繁。

    出现CMBs的人群当中,在脑出血病人中导致CMBs发生的概率是最高的,多达33%~80%的范围,其次是脑梗塞病症的病人发生CMBs的概率是26%,正常人发生脑微出血的可能性在5%~6.4%。从上面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临床表现出来的脑出血会导致CMBs并发情况,危险进一步增加。

    CMBs病症除了有一些共同群体的现象之外,其常见发病的部位依次表现在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其次CMBs体现在基底核及丘脑、脑干,最后是小脑[3]。国外脑微出血研究人员Lee在针对CMBs多发性部位的研究当中,发现CMBs与原发性脑内出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因为上述的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