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800547
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2期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心血管病全面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势在必行的,这样一来,中医和西医可以实现宏观与微观上的优势互补。以前,我们对心血管病的了解是不全面、不彻底,也会有一些谬论。只有将二者结合,从个体到整体、移动到停止、宏观到微观、功能到构造、特性到共性、显性到隐性、治本到治标采取多角度、深层次的全面分析,这样可以对心血管病有深入的了解,才会提升对疾病的治疗。本文对上面相关问题进行解析。

    【关键词】心血管病;个体与整体;隐性与显性;宏观与微观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02

    1 从个体到整体

    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心血管病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西医采用对心脏部分进行治疗从而调节全身的器官,但却忽略了心血管病会影响身体的很多器官,这样会反作用到心脏,对心脏造成损伤。这也表明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个体与整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可能产生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有因有果。西医的这种只针对个体的治疗方式,不能全面有效的对疾病进行治疗。只有让心脏与其他器官进行良性的互相作用,才会提高治疗的效果。中医与西医的有效结合,可以从个体到局部,以及微观到宏观,全面深入地进行综合治疗[1-2]。心血管疾病效果最好的治疗手段是通过强心与阻逆心室进行重新塑造。

    2 从微观到宏观

    对于一般疾病来讲,微观所产生的结果是宏观的展现,从健康到生病,由内部结构的损坏到产生功能性障碍,这些在微观上的变化就是心血管病最初的反应,病症达到晚期所变现的特点就是宏观的改变。受以往的医疗条件所致,对于心血管病的诊疗,仅停留在宏观上对病症晚期进行分析,这样的疗效非常差。但是现今通过微观的诊疗对心血管病进行治疗,效果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想要微观疗效进一步提升,还需要不断的提升技术水平,更加深入的学习知识。

    3 从显性到隐性

    显性与隐性在疾病病症中是普遍存在的,心血管病同样如此,也要经过由较轻到严重、从隐形到显性的改变。疾病的隐性与显性是其初期与晚期的表现。同样的,心血管病可以分为隐性与显性,心衰也同样分为隐性与显性。想要及时地对心血管病进行确定,需要各种精密的微观仪器来观察,也就是说需要经微观的辩证与辩证的微观化。数据证实,心血管病都要经过心气虚、心阳虚、血瘀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变。在治疗心血管病中,要治标治本,在稳固心阳的同时,也要进行活血和化淤。服用黄芪四逆生脉汤合冠心Ⅱ号,或者黄芪生脉散 合冠心Ⅱ号、补阳还五汤对心脏加强、血压调节、以及血液流通、增加供氧都具有促进作用,以此来提升身体各器官的能力。

    4 从结构到功能

    世界所有功能的物质基础都是有结构作为基本构成的,心肌细胞一旦受到损伤,就是使功能受到影响,二者互相作用,为正相关。想要从根本上对心肌及心脏的工作进行保护,就需要在心血管病的前期着重注意基因突变及组逆心室重构,这是治疗最彻底的方法。在以往的治疗中,只注重功能的转变,但是对于结构的伤害却并没有考虑。如果只通过强心的方法对心功能进行治疗,只能对心功能造成更大的伤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力衰竭,对寿命产生不良影响,这种落后的治疗方法急需改善。

    5 从特性到共性

    世间万物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和共性,心血管病也不例外。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情况也有所不同,这是它的特性,心血管病中的共通性,就是它的个性。对症下药,是治疗心血管病的重要途径。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症状,就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的治疗,才会促进疗效。

    6 从静止到运动

    一动一静,相互结合,这在心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有极大的好处,但是要注意动、静之间的互相配合,把握好尺度,要在心脏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结合。这样有助于冠状动脉的粗度增加,改观血液流通,提升心脏的能力。同样,适当的进行休息也会达到相同的效果。特别在心衰的时候,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病情的缓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7 结 语

    心血管病依照其种类可为隐性与显性,心衰是心血管病的组成部分,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此,指出不同的想法,心血管病与心衰互相作用,但是这只是功能上的问题,说法片面。从隐形到显性的改变,从症状较轻到严重,是一个漫长的过渡,心衰作为独立的个体似乎并不合理,心衰所能表现的相对片面,所以不应该从心血管病中抽离出,为了避免影响治疗,在心血管病的患病初期就应该对心衰现象进行治疗[3-4]。回顾历史,心血管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照宏观角度进行判断,到晚期时,会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本文认为,心血管病是气虚、心阳虚、血瘀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变过程,治标,就是对血瘀的治疗,治本就是对气、阳虚的治疗,在治疗中,要治标治本。

    现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心血管病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心血管病是因为能量不够引发的心脏超负荷的疾病。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关注对心脏的能量供应与消耗,可以从根本上阻拦延缓基因,并解决阻逆心室重塑和功能的损伤,这同时也是传统医学“既病防变”的主要思想。结构的变化为功能的有效改变。控制基因突变与组逆心室重构是医学界对于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发现,也是治疗走向更加自由的坚实脚步。心血管病虽然从宏观看只影响身体的一部分,但是它却会影响全身的器官及结构,所以心血管病应为全身性的疾病。总而言之,人体即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个体与整体之间相互作用,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才会使疗效更佳[5]。

    参考文献

    [1]史大卓.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与对策[J].中医杂志,2004,45(11):809-812.

    [2]韩丽华,王振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现状的若干 思考[J].中医杂志,2004,45(11):860-861.

    [3]杨树德,杨金菊.展望我国医学的腾飞与革命[J].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2002,12:436-437.

    [4]刘坤申,孙宝贵,李为民,等.慢性心力衰竭最新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80-592.

    [5]沈自尹.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调节整体改善局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1122-1125. (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