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798411
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6期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伴发房颤者38例作为观察组,以未伴发房颤者4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得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梗死;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6..02

    脑梗死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60%~80%,且近年来呈升高趋势。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会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我院近年来,对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38例伴发房颤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4.4±4.7)岁。以44例未伴发房颤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2±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以rt-PA静脉溶栓,剂量为0.6~0.9 mg/kg,总剂量不超过90 mg,10%剂量静脉注射,90%剂量静脉滴注。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停止溶栓,进行头颅CT检查。在溶栓治疗24 h内,禁止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旦CT检查显示脑出血,应立刻进行血小板及凝血常规检查,并输注新鲜血浆。在溶栓治疗24 h并排除脑出血之后,以阿司匹林口服,持续7天。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持续3天,然后以华法林抗凝治疗,共持续80天。

    1.3 观察指标

    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14天及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Rankin量表(mRS)对患者治疗后30天及90天的综合生活能力进行评估[2]。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缺损及综合生活能力评分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得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82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出现继发性脑出血5例(6.10%)。对照组出现继发性脑出血2例(2.44%),观察组出现继发性脑出血3例(3.66%)。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死亡6例(7.32%),其中对照组3例(3.66%),观察组3例(3.66%),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因病情严重,疗效不理想,特别是存在溶栓适应症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疗效比无房颤者要差。研究指出[3],伴房颤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后血管更容易溶通,疗效更为理想。也有研究指出,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但是不会增加病死率。

    有研究指出[4],心源性脑梗塞指的是心脏脱落的栓子对供血动脉造成阻塞,导致相应供血区组织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0%。研究结果表明,82例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均比较高,符合相关文献报道。原因为脑梗死伴房颤患者多累及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由于患者均为大血管急性闭塞,缺乏侧支循环代偿,从而引发大面积脑梗死,症状比较严重。

    研究指出[5],伴发房颤者的溶栓疗效更为理想。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表明以rt-PA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同师聪红[6]的报道一致。伴房颤者治疗后疗效比对照组差(P<0.05)。也有研究指出,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与死亡危险。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同未伴发房颤者相似。

    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对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在对其病情及身体状况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合理选择rt-PA的用药剂量。为了预防并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抗凝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华法林为抗凝治疗的常用治疗药物,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可降低68%,阿司匹林只能降低35%。本研究中,观察组38例患者中14例患者经发华林口服治疗,服用时间在发病10天后,且出血与死亡率均在用药7天之内,所以,华法林不影响用药安全性。

    总之,对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疗效比较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景 坚,徐 亮,李 军.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27-228.

    [2]刘 鸣,张苏明,饶明俐,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14(43):146-153.

    [3]张海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1,22(16):19-21.

    [4]张 健,丁小涵.静脉溶栓或PTCA治疗对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39(22):3115-3116.

    [5]付世全,王莉莎,张 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20):2757-2758.

    [6]师聪红,汪剑威,刘燕平.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4):167-168. (张茂信 刘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