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966114
浅谈痰瘀致眩晕的机制及防治(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12期
     【摘要】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反复发作。目前眩晕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临床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疗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最常见的眩晕致病因素即痰瘀,对其形成机制及致病原理加以分析,总结从痰瘀治疗眩晕的方法及如何有效预防眩晕的发生,有效减轻眩晕对人们的困扰。

    【关键词】眩晕痰瘀机制防治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2.0.03

    眩晕[1]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历代医家对眩晕有不同的认识,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有密切的关系;元代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的认识;明代张介宾强调“无虚不作眩”等。中医通过辨证把眩晕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瘀血阻窍型,气血亏虚型及肾精不足型。然而在临床实习期间以痰瘀致眩晕的患者最为常见。下面谈谈痰瘀的形成、致病机理及眩晕的防治原则。

    1 病理因素的形成及致病机理

    1.1 痰的形成及导致眩晕的机制

    痰的形成原因复杂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