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42236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
     【摘要】这篇文庄主要研究和分析球囊扩张的金属支架以及药物洗脱金属支架、自彭式金属支架和溶栓治疗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以及相关治疗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最近几年的研究来看,我国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管是使用传统的药物治疗,还是引进新型治疗技术都获得不俗的表现。

    【关键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热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4..01

    1 前 言

    从我国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人群中常见到的疾病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发生的频率较高而且造成患病者残疾以及死亡的风险也是较高,所以医学界对于此类疾病的给予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介入治疗方面,相关的医疗人员通过借鉴冠状缺血性病变以及外周血管壁面等一些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过去的经验总结出一套不错的治疗方案,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研究出新型的治疗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的使用方面也有所突破性的进展。

    2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内容为,针对那些狭窄动脉的血管成形术以及急性动脉闭塞溶栓术、慢性闭塞动脉的再通术这几个方面的治疗,这些使用的技术所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广泛,最重要的就是向颅内动脉供血管技术。

    3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发生的主要因素较多,其发生的频率在10%到25%之间。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技术人员就开始尝试性的使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型材料的出现,许多医疗人员也开始着手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使用技巧。尤其是在2002年保护装置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斑块脱落造成远端颅内血管闭塞的风险从之前的7%降到了3%。从这些获得的成就可以看出,对于那些不适合使用内膜剥脱术治疗的病人可以采用支架术来代替,并且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1]。

    近几年来看许多医疗康复中心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和使用内膜剥脱术以及颈动脉支架术,而且在该项技术上也做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对照国际医疗方面,相关的医疗机构已经完善和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包括高危病人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以及内膜剥脱术等技术的随机对照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在静动脉内膜剥脱以及支架,血流重建实验等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在一些医疗机构,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以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数。从上述所常用的治疗技术和相关的研究结果来分析可以看出,与内膜剥脱术进行对比,支架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较为明显的突发症状况。因此可以和内膜剥脱术一样,成为目前可以治疗颈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式。我国卫生部门在1992年就成立了国家“十二五”攻关课题,在课题中明确的指出要对支架术以及内膜剥脱术等多种治疗技术进行研究和随机对照,通过初步的探究结果发现和国际上规模较大的研究结果相匹配。也就是六个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总并发症相似,并且保持三10%~12%。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分析,大多数的报道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病例回顾都充分的表明,所使用的医疗方式缺少循证医学证据。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和药物治疗相对应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中指出一个新的支架,并对于支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进行了探討。这种支架主要应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研发的,这项技术的术后成功率和你搞,而且在手术后的30天和2年内发生卒中的几分别为7%以及13%,更重要的是没有相关的病例发生死亡。这项研究的另外一大优点就是对于狭窄性的脑血管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关的隐患复发,其风险程度可以很好的保证。颅内动脉再狭窄发生的几率和冠状动脉与外部周围的血管有着十分一致的地方,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占有的比例一般为60%,其下载病例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明[2]。

    4 缺血性脑血管病例介入治疗的方法

    根据上面所提出的一些建议,使用的球囊扩张的金属支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颅内动脉狭窄症状而且其治疗的方法与冠脉治疗的方式异曲同工。当然裸金属支架的较高再狭窄率也是当前医疗界比较重视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对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常采用的方式为:药物洗脱金属支架、自膨式金属支架、溶栓治疗等方式。这三种方式中常见的就是溶栓治疗,从当前治疗病例来看,溶栓治疗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就有许多优势相对于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等治疗方法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优点能够直接发现发生闭塞的血管位置,科学的评价学血管状况,同时也方便在出现血栓的部位进行送药,从而减少尿激酶的使用。但是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使用的费用高,技术制作相对复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出血的风险[3]。

    5 结束语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是当前医学神经科学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很多方面还处于开发的状态,只有深入的研究治疗方法才能进一步的提高病人生存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牛国忠.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摘要)[C],华东地区神经电生理会议暨2010年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2010.

    [2]苏军凯,董闽田.急性脑缺血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0(4):210-212.

    [3]戚跃勇,邹利光,陈 轶,等.急性脑缺血介入治疗前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09,15(2):60-62.

    本文编辑:李 豆, 百拇医药(张荣 米合热依·居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