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43104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还接受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基础上加用骨盆前外固定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盆前外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4..01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因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骨盆骨折,考虑到骨盆结构相对复杂,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极有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甚至造成患肢永久不可修复,所以提高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我院选取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0~57岁,平均(37.1±4.9)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致伤11例,压砸致伤5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56岁,平均(37.4±4.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致伤10例,压砸致伤6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接受输血和休克治疗;伴有脏器损伤的患者立即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对于达到骨盆骨折相关手术要求且未出现休克和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即刻实施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需保持仰卧状态,先予以硬膜外麻醉,待完成麻醉后,于耻骨联合处的上方切一个2 cm左右的横弧状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后,游离出韧带与神经组织,并充分暴露于视野范围,完成骨膜的剥离,待耻骨联合部位露出后,用Weber复位钳修复耻骨支骨折,复位完成后安放重建钢板于耻骨联合处的上方并予以固定。若患者存在骶髂关节脱位则需延长髂腹股沟的切口,暴露骶髂关节后完成重建钢板的安置,并固定好关节。手术操作尾声,需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执行冲洗和消毒,之后逐层进行缝合并完成引流。

    针对观察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接受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在X线引导辅助下,进针处于髂前后上棘联线前位置,并在髂脊正中处以小切口将皮肤切开,待骨皮质钻开后,以与矢状面成约18°的角度拧入螺钉,并在导针引导下将螺钉拧入髂骨,但注意不可穿入髋臼,以上均完成后,再用固定针穿入患者髂脊两侧,之后将外固定器材稳固安装,并调整其到合适位置,同时拧紧外支架。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常规治疗,引流管则于术后4 d内拔除。患者卧床这段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让其进行简单的下肢肌肉活动,待患者可下床后,让其拄拐展开行走练习,后期逐渐让患者开展行走负重练习(不拄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 果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本次我院将骨盆前外固定术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基础上加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基础上加用骨盆前外固定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应 凯,迟晓飞,王文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22(6):89-90.

    [2]管玉华,赵 镭,郭良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6):65-66.

    本文编辑:吴宏艳, 百拇医药(张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