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出血
编号:13591913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1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加上针刺治疗的形式对其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部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1..0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物质生活的满足导致了人们患病概率的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提升了人类的死亡率,高血压的影响,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生活的健康,还会给亲人和朋友造成一定的烦恼,若是患者出现脑出血,则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基层医院需要强化治疗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段,从而保证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6~90岁,平均年龄为(40.12±7.23)岁,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都经过CT检查确诊病情,患者中共包含基底节出血患者22例,丘脑出血患者15例,闹叶出血患者13例,脑干出血患者4例,小脑出血患者3例,脑室出血患者3例,其出血量均小于30 mL。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首先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呼吸通畅,在让患者枕着冰袋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脱水处理,以减小患者的血压,进而给患者吸氧,需要对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合理工艺,对患者的酸碱度进行中和,还需要对电解质和水平衡进行控制,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激性溃疡和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对患者的血糖和血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如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消过毒的28号1寸毫针刺入患者的皮下组织,对患者的患侧曲鬓穴进行透刺,针刺入的深度以0.8寸为宜,速度为每分钟200r,针在患者体内停留的时间应该以30 min为最佳,且在留针的过程中需要对针进行两次捻动,保证每次捻动五分钟[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都有明显好转,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如表2。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运动的减少和生活习惯的不规律,导致人们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疾病具有高死亡、高残疾、高发病等症状特征,由于这类疾病的病理复杂,对患者的神经损伤比较大,所以在常规医院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患者患者的痛苦,还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减损程度的修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彭 波,王 波,付玲玲.基层医院采用钻颅碎吸術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07:171-172.

    [2]叶知珞,涂汉华,谢明德,罗敏德,梁伟梅,梁婴珍,何 埃,陈 刚,吴宾城.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化、规范化、系统化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281-282.

    本文编辑:吴宏艳, 百拇医药(丁四海)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