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2021
编号:13827418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期应用的优越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1
     【摘要】目的 讨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期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120例于2018年5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术后首次接受穿刺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肘部静脉以及手术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单侧手术后在肘部静脉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与研究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盲穿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各60例,评判标准:置管情况。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导管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成功率较高,且置管后患者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机率较少。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乳腺癌;化疗期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抗恶性肿瘤化疗的一种常见性置管手段,其隶属于中心静脉置管术,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需反复性接受化疗治疗,将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期有利于减少对患者外周静脉的损伤,保障其静脉用药的规范性与安全性[1],为证实该置管操作的优越性,本文对乳腺癌化疗期实施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于2018年5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术后首次接受穿刺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肘部静脉以及手术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单侧手术后在肘部静脉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与研究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盲穿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各60例。基本资料: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42.3±5.4)年;研究组中平均年龄为(42.8±5.6)年,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单侧手术后在肘部静脉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对送管长度进行测量,静脉穿刺见血后将针芯拔出,以35~50 cm的深度置入PICC管,确定置管合适后借助于剂量为2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套上及固定好肝素帽,将无菌敷贴贴于患者穿刺消毒部位,记录好穿刺时间。研究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盲穿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协助于患者采取仰卧位体位姿势,将穿刺点充分进行暴露及清洁消毒,医生应在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对穿刺点进行局麻并进行试探性进针,对穿刺位置及穿刺方向进行明确,而后再进针,进针见血后将导丝插入,并将穿刺针退出,顺着导丝借助于扩张期对患者皮肤进行扩张,沿导丝在患者深静脉12~16 cm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取出导丝,确定静脉内导管情况,在导管内注射肝素液以及生理盐水,对管腔行夹闭操作,放置及固定肝素帽,将无菌敷贴贴于患者穿刺消毒部位,记录好穿刺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置管情况,即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 22.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 结 果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导管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患者化疗时间大约在3-6个月之间,若化疗药物自患者浅静脉进行输入,将增加其发生反复性穿刺、静脉炎以及静脉组织坏死等不良现象的机率,而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则可改善上述问题[2]。乳腺癌手术会严重性影响患者上肢静脉的血液及淋巴液回流性,若为单侧手术,需在对侧实施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当对侧静脉条件较差时,实施该置管操作将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机率,且會对其血管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总结: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成功率较高,且置管后患者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机率较少。

    参考文献

    [1] 冯慧君.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的并发症及预见性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3):128-130.

    [2] 许益琳,宋 娜,王晓翠,等.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12):1740-1743., http://www.100md.com(陈慧芳 王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