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上半月》 > 20179
编号:13608479
犹太人的慈善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日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79
     希伯来语里有个词zedaka,意为“施舍的行为”,它与“正义”一词同出一源。做zedaka这件事,被描述为mizva,即“命令”。也就是说,在犹太人看来,出于帮助他人目的的施予不是一个选择,而是理所应当,是所有人都要致力去做的正义之事。

    在犹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从很早开始就会教给他们“分享”和“回馈”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从我开始记事起,父亲会在每个周五“安息日”以及“逾越节”和新年之前,来我们兄弟姐妹的房间,拿走一些零花钱去买食物和必需品,送给周边需要帮助的人。这件事一定要让我们知道和参与,因为只有这样,行善才能成为我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有一句犹太谚语说:“把面包扔到河里,过一段时间之后,你总会找到它。”它代表了犹太人“给予-分享-回馈”的思维模式。犹太人相信,如果一直不求回报地与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这些善行终会在日后回馈到自己的生命中来。

    这与中国古人所说的“积德”,其实是心有灵犀的。

    当然,犹太人行之有效的慈善机制,除了道德自觉这个“核心价值观”以外,更是基于完善的法律和规章。比如说,绝不允许直接捐款到受困家庭,钱需要汇到医院或经认证的第三方平台。再比如,对于慈善机构有严格认证标准,其中之一是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必须低于总成本的10%。

    和中国朋友交流时,我感觉不少人似乎对中国的大众慈善捐赠机制信心不足。但我更觉得,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转型中国家,缺陷是在所难免的,目前的困境可能更是未来发展的最好契机,只要从现在开始改变。

    我父亲常教育我说:“要相信人初心的美好”。善行的最终意义,正是让人时时念及初心的美好,并由此獲得纯粹的幸福。, http://www.100md.com(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