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972036
中医防治胃癌的思路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4年第6期
     【摘要】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胃癌具有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等作用,并且与化疗合用能够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关键词】胃癌;中医药;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6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二位,在我国每年新增癌症中位居第四,是一个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医学的发展对中晚期胃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所以早诊早治,是目前提高胃癌存活率的唯一有效措施。

    1中医对胃癌的预防

    11一般资料

    未病先防《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是中医理论的根本立足点,中医“治未病”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维护阴阳平衡,守之相健,失此即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注重保养身体,顾护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未病先防,治在病先,这就是中医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所在,是中医对预防为主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

    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对于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邓铁涛教授认为该病实为本虚标实的虚损病,本病之虚,主要为脾胃亏虚。本病之实,多为虚损之后所继发,其中脾胃亏损是本病较为突出的病理。

    表现:胃阴亏损和胃络淤阻,胃失于滋润濡养,是导致胃腺体萎缩的重要病机[1,2]王禄等[3]认为,脾胃虚是发病和转归的根本内因,表现为脾胃气虚和胃阴不足,虚实夹杂为基本特点,病理演变过程为虚——毒——淤——虚。单兆伟等[4]认为血淤贯穿于本病终末,气虚血淤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脾胃气虚为本,胃络淤血为标。而多数学者认为慢性浅表或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肝胃不和型、湿热内生,气机不畅型为多见,而肠化生及轻度型增生期以气阴两虚型多见[5]。整个过程与“因邪致虚,因虚生邪”及“久病入络”“久病必淤”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尽管名家意见不尽一致,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滞”、“热”“虚”“淤”几点,一般来说,发病初期为实多虚少,以实证为主,后期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而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各因相兼,互相转化,是本病的病机特点。

    12已病防变

    是指在患病以后,注重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处理,同时扶正祛邪,防止疾病的传变与发展。如汉张仲景《金贵要略》中所述:“问曰:上工治未病;何出了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清代医家叶天士曰:”先安未受邪之地“是对疾病防变思想的应用和发挥。因此,对于已经发生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来说,关键在于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伴肠化和增生尚无理想的疗法,而中医药在胃癌癌前病变理改变,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只有不脱离中医辨证率治,在辩证率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有效的中草药,胃癌癌前症变是可以预防阻断或逆转的。

    13愈后防复

    是指在疾病痊愈之后,防止复发,这时主要是重视精神、饮食、劳作方面,医生对病人痊愈后的生活指导,中医历代,各有记载。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如宜食暖热、软食,富营养,易于消化吸收,按时进食或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辛辣品及粘腻,油炸,粗纤维等伤胃不易消化吸收之物。

    2中医对胃癌的治疗

    21坚持辩证论治的原则

    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亦最能体现中医学的学术思想,胃癌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但非一般脾胃胃病所能相比,虽然不能按一般的脾病论治,但亦必须坚持辩证论治的原则,抗癌中草药常常以清热解毒为多,常在辩证加减中运用,临床中屡见不予辩证而大量堆积使用,结果适得其反,抗癌中医药的运用当谨慎,察舌脉,辩阴阳而后用之,如舌淡苔白,提示阴寒偏盛者,或见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紧而见脾胃盛寒者,苦寒之品.当慎用,如苦参、白花蛇舌草、龙葵、蒲公英、白英等,若见舌质红无苔或苔燥,脉细或数提示胃阴不足或兼阴虚火旺者,苦寒、辛温之品当慎用,且利水渗湿药不宜多用,如泽漆、半边莲、野葡萄根、茯苓、猪苓等。若见舌红苔黄燥,脉弦滑者,提示阳热亢盛,则温热药当慎用,如铁树叶、雄黄、斑蝥,蜈蚣等。若见舌苔黄腻或灰厚,脉滑数而见湿热蕴者,滋补药如人参、黄芪、龟版、当归、熟地等当慎用。[6]总之,以辩证分型,分阶段论治为宜。

    22辩证与辩病相结合

    胃癌的症状除表现为胃之纳化升降失常外,还突出特定表现为各癌肿的病变,其自身病变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胃为阳明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积极采取软坚消积的治疗,符合胃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又能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如《医宗必读》概括“积聚”的治则为攻补两法,提出根据病程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运用,并指出治积不可急于求成,而当“屡攻屡补,以平为期”。如病之早期正气未衰时,在辩证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结果,病证结合,则针对性更强,如补益胃气,选择黄芪、党参、苡仁、白术、山药、白扁豆等,滋补阴液,用玄参、地黄、百合、沙参等;清热解毒选用半支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蛇莓等,活血祛淤选用生莪术、白屈菜、水红花子、露蜂房等,软坚化痰散结选用蛇六谷、半夏、胆南星、牡蛎等[7]这些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此既辩证又辩病,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思想。

    3结语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疾病是阴阳失衡,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相互作用、相互抗争运动变化的过程。“亚疾病”是相对于疾病标准而定义的,无病有证属于“亚疾病”状态,是亚疾病中可以运用四诊方法进行辩证论治的一部分,因此,将“治未病”理论指导无病有证的亚疾病状态,运用中医四诊方法进行辩证论治,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8]

    胃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重要性,即在胃癌癌前病变期就积极进行干预,要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在胃癌癌前病变期,发挥中医药综合防治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邓中光、邓铁涛教授临床中医脾胃学说的应用(一)[J],新中医,2000,32 (2):13—15

    [2]蒋祖铭、邵文全,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J],吉林中医药,2003,23(8):10 -11.

    [3]王禄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J],中医研究,2005,18 (10):59 —60

    [4]单兆伟 慢性萎缩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7,9(8)“4—5

    [5]李鸿燕。小柴胡汤为主治疗慢性胃炎86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10);20

    [6]孙秀娣 牧人,周有尚等中国1999-200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8

    [7]宋洪恩,三参化淤汤及拨毒攻坚散治疗胃癌93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5);27

    [8]全健峰、邱昌龙、吴承玉“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22—723. (吴丽旭)